最新版的竞赛规则中更明确指出,“作品存在抄袭、成人代做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学术不端问题,不接受申报。”“对于指导教师或他人协助完成的内容要进行明确说明。如指导教师与参赛学生有亲属关系,应在申报时如实填写。”
10月27日,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工作人员回应,组委会也已了解到此事,目前已经启动调查,若调查属实,将会按照大赛规则进行处理。
高校回应:其录取未享受加分或照顾政策
2020年,刘某阳被一所“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的“强基计划”录取。他的录取是否与此前的获奖成果有关?据中国青年报,10月27日晚,该高校向记者介绍,刘某阳的报名资格及入围资格与获奖无关,是凭借高考成绩划线进入该校“强基计划”,没有享受加分或者照顾政策。他所获得过的奖项也并不在加分之列。
刘建国向记者否认儿子升学的结果与这些竞赛成绩有关。那么,刘建国是否曾用自己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包装”自己的儿子,帮助孩子在中学时代参加竞赛?记者就此向他求证,他未予回复。
当记者问起刘某阳在这些科创赛事里参与了多大比例,刘建国这样回答:“科协的科创初衷是科普,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其他功能是别人附加的。科创赛有自己的流程,是否参与以及贡献是评审问辩环节评委该掌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