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不足15%,国产EDA如何破局?(5)

2021-10-25 11:00  观察者网

“我国现有EDA产业是我国EDA产业的希望所在,这些企业很多在点工具上已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下一步是如何实现从点到线再到面的突破。”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徐秀法在大会上表示。

针对中国EDA产业的发展现状,他提出了几点看法:

第一,中国EDA产业发展要突破,只能寻求点的突破,用点连线再织成网,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第二,纵观世界三大EDA巨头的发展历程,一方面依靠自身的技术积累,另一方面更多是靠并购形成规模优势。全球EDA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并购史,三大巨头发起的并购超过200起以上,而发生在国内的EDA并购却是屈指可数。中国仍缺乏EDA产业的并购土壤,EDA产业要快速发展,上海要进一步营造完善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积极吸引境内外人才加入现有EDA公司或者自主创业。即使是三五个人的小微公司,都要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培养一批中小微企业,扩大人才队伍,为三五年以后企业的并购,做大做强我国的EDA产业,做好铺垫工作。

第三,EDA产业贯穿于设计、制造、封装,服务于产业链各个环节,同样离不开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系统支持。在应用中、在实践中丰富我们本土EDA的门类,提升完善产品性能,扩大EDA产业规模,逐步实现自主创新。

图片来源:观察者网

徐秀法还提到,我国EDA产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从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规划,到上海市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规划,都明确提出要在集成电路设计工具上进行突破。上海正在制定关于新时期促进本市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将实施相应的专项,加大资金力度,加强EDA生态环境的建设。

“国内不少起步晚的EDA公司,如果没有晶圆厂的认证,他们的市场很难打开,因为设计公司不敢用”,有业内人士向观察者指出,晶圆厂本能地会倾向于和美国三大巨头合作,而对于小公司、创业公司,除非是具有了一定的特色和客户影响力,否则他们并不愿意花时间去测试和认证,因为认证也是需要耗费他们资源的。“希望在实现单点突破后,能够辐射和串联起更多的应用和流程,这是目前国内的现状,也是正确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