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做为负责向皇帝谏言的御史中丞,其弹劾张方平与宋祁不适合担任三司使一职,属于他的分内之事。但是如果一旦包拯接任了三司使,那么不但会给人留下攻讦自己的口实,更严重的是会就此破坏言官的信誉,给人造成一种言官谏言是心怀鬼胎的错觉,从而导致广开言路的制度根基崩坏。
所以,这才是欧阳修给宋仁宗上书,极力反对包拯出任三司使一职的最为重要的原因。而除了这一原因外,欧阳修认为包拯不适合担任三司使一职,还有包拯自身的原因。那就是欧阳修认为包拯虽然为人刚正不阿,但是他的学问不足以担任三司使这一要职。
财政民生可以说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支撑,所以三司使一职对于主政官而言,必须要有一心为公的责任心,但是其统筹各方、高瞻远瞩的能力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点。
而包拯的公心毋庸置疑,但欧阳修却认为包拯的学问太浅,在做事之时还不具备从全局去考虑问题的能力。所以他认为,包拯的才能不堪三司使之大用。
况如拯者,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晚有直节,着在朝廷。但其学问不深,思虑不熟,而处之乖当,其人亦可惜也!--摘自欧阳修《论包拯除三司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