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萨之战清军赢了,康熙为何还把资源丰富的贝加尔湖让给沙俄(3)

2021-09-29 11:40  360kuai

欧洲棱堡,地表建筑墙面有一定弧度、厚实,可以产生跳弹,无射击死角,基础结构坚固,防挖、防爆破,堡垒内部可以储存一至三年的弹药、食物及充足的水源;堪称热兵器时代最伟大的发明,除非弹尽粮绝和守军意志脆弱,否则极难攻克。实战案例:雅克萨之战土木结构的雅克萨城和收复台湾之战全石结构的热兰遮城,清军18磅炮和郑军24磅炮均无法攻克欧式棱堡,转而采取了半年以上的围城,兵力对比为雅克萨八百对两万,热兰遮城不足两千对两万五千;还有新世界最强堡垒哈瓦那城,英军统帅发现了其一处设计漏洞,集中全部舰队32磅以上舰炮密集射击薄弱点,而且付出了远征军两万人阵亡一半的代价,受伤、致残、生病的还没计算在内,才迫使西班牙守军投降。

要想拿下欧式棱堡,先决条件就得装备32磅或以上火炮,但是当时的清军与郑军根本就没有这个技术能力生产;而且清军火绳枪装备严重不足,两万余人部队装备的火绳枪不超过两百支,绝大多数装备的还是弓箭、长矛和两三门18磅炮,最后是从朝鲜紧急征调了三千火绳枪手,才在与俄军火器对射中稳住了阵脚,但是18磅火炮对土木结构的雅克萨城无能为力,只能用围城消耗俄军粮食一法。

战前俄军在雅克萨、尼布楚、伊尔库茨克和雅库茨克的整个中西伯利亚地区拥有五千名士兵和火炮,而且全部配备了火绳枪;尤其是在尼布楚谈判期间,俄军总督从雅库茨克的总部派来了两千名携带火绳枪和三五门火炮的士兵来压阵,而对面的两万清军基本上是大刀、盾牌、长矛、弓箭、两三门火炮和少量火绳枪,在技术优势面前,人数已经不占决定性因素。

而且,贝加尔湖地区的布里亚特人部落(蒙古人),它们历来都是外蒙喀尔喀人(蒙古人)的奴隶,这个时期外蒙还不属于清政府,只存在很简单对清政府的"三白之贡",连名义上的宗主权都算不上,清政府不想要贝加尔湖地区,其实也就是不想增强喀尔喀人与自己对抗的实力;还有,这一时期俄国人已经实际上控制了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布里亚特人特殊的、极度卑微的身份地位,造成了被喀尔喀人奴役、被清军打劫、被俄罗斯人征税,三重盘剥、压迫的尴尬局面,与其被人任意宰割,不如干脆依附一个强者不再受欺凌,最后它们选择了俄国人。所有这些因素全部都加在了一起,造就了《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也就划定了满清与俄罗斯在东部边界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