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这一点就是说辞罢了。识相的人就打个哈哈过去算了。但是方孝孺不一样,方孝孺非要和朱棣正面刚,一个劲骂朱棣是反贼。其实朱棣这个人很要面子,因此他谋反一事他一直都用什么周公辅政、靖难侧臣之类的借口掩饰自己。当你非要揭开朱棣这层外衣的时候,你就离死不远了。
站在封建王朝的角度看,方孝孺也必须死。
我们其实看中国历史可以发现,在五代时候大臣们还是可以明哲保身随意更换主公的。例如说经历多代主公而不倒的"不倒翁"冯道,时人都认为其识时务者为俊杰,是非常对的。
但是到了宋代,士大夫们开始注意气节,冯道就被骂的一文不值了。此后气节观不断地膨胀发酵,涌现出了诸多对于皇帝与王朝愚忠的角色,例如说岳飞、文天祥等人。而皇帝需要的,也正是这种愚忠并且愿意为封建王朝殉难的人。因此这些人也被大肆宣扬。
因此方孝孺作为文坛种子,他必死。因为朱棣也需要一个气节代表,一个为了建文帝死节的气节代表。建文帝有自己的死忠,我朱棣自然也有我自己的死忠。因此在这种目的的驱使之下,方孝孺必死而且还要将其死宣传出去,尽可能地壮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