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化十二年(1476),妖人李子龙用巫术勾结太监韦舍私自进入宫中,事发后被诛杀。但宪宗皇帝因这件事内心惴惴不安,派时任御马监太监汪直便衣出宫探查,汪直不辱使命,将差事办得很成功,博得了宪宗皇帝的欢心。成化十三年(1477)正月,宪宗建立西厂,汪直以弱冠之龄统领西厂,任西厂提督。宪宗皇帝看重西厂,汪直又曾服侍过万贵妃,自此权倾朝野,甚至凌驾于东厂之上。但为何这样一名和英宗正统时的王振、武宗时的刘瑾、熹宗时的魏忠贤,并称明朝"四大宦官"的汪直,要在得势之时激流勇退,远守辽东呢?
1.宦官监军的传统

根据史料记载,"遣中使、奉御等官到北平,犒北征将士。"洪武年间就有太监代表皇帝去军中犒劳奖赏军士的先例,实际上宦官已经在替皇帝探察军务了。自永乐朝开始,宦官监军制度便逐步确立。上至京军三大营下至全国各基层兵营都派有宦官充当监军,明成祖时期甚至直接派宦官统兵作战。在这样的体制下,明朝不乏身为宦官的名将,比如"三宝太监"郑和。所以汪直走"军功"这条路上位就成了自然而然的选择,阻力也会小很多。早在成化十四年(1478),建州女真侵犯边境时,汪直就上奏想前去平定,因为司礼监掌印怀恩、大学士万安等人的阻拦,未果。但是同年汪直便巡抚辽东,开启了长达自成化十四年(1479)到成化二十年(1485)七年的军旅生涯。可见朝堂上的反对并没有阻碍汪直的步伐,其中"太监监国"的传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