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综上所述,欧阳修,韩琦代表的是宋朝的文官集团,无论他们和狄青在对外战争中如何精诚合作,都不能改变他们进士系统,文官集团对于武将的鄙夷之心,武将掌权,势必会遭到他们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是诬陷陷害的手段加以解决。狄青之死关键在于文武之争,狄青作为枢密使有能力干涉朝政,加上武人的出身导致他心向武人,但是这一点很犯忌讳,因为宋朝是文人执政,文人不希望武将长期在朝,以免损害文人利益,因此将之贬谪。
狄青之事,有重文轻武的原因,也有狄青个人的原因。有人就有交际,人事即政治,更何况狄青恰恰又处于庙堂之上的纯政治当中呢。有政治的地方难免乌烟瘴气,所以置身其中又能有原则,有底线的人,才会在浮沉之间成为令人起敬的政治家,一代英才。狄青处于政治圈中又不懂人际往还的世故,不仅自己难以善处,也给同行添乱引祸,此其一也。为政治无原则,无政治主见,各派系往来依违之间,人心尽失,终至无可立足,此其二也。处政治要心胸豁达,淡泊进取皆能从容才善,这需要相当的智慧与心理素养,能上能下,而原则志向不变。
狄青之罢免,明升暗降,朝廷是给足了颜面的,而狄青内心想不明白,忧郁惶惧而终,明显是个人心理素养不够。说到宋朝重文轻武,这是一个大环境大背景,是对所人如此,大家都在这同一背景下拥有相对客观的公平,形势比人强,时势既造英雄之时,也淘汰浮弱,从这个角度而言,狄青又何怨于朝代之局限?然而一代名将,阵仗杀伐之间,自有其过人之处,青史留名。唯政治,非其所长也,古来相同境遇之名将不少,每令后人读史至此,废书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