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关羽不大意能保住荆州吗?

2021-09-24 22:39     360kuai

"关羽大意失荆州"是三国历史中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汉末和三国时期刘备集团失去荆州的过程。我们只要仔细分析其历史背景,不难发现这一事件的重要性----奠定了后来魏蜀吴三国版图和历史格局。从此以后,刘备集团和后来的蜀汉政权失去了问鼎中原的实力和机会。由于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渲染,几乎所有人都把丢失荆州的责任算到了关羽的头上。但是,我们细究有关史料,就不难发现,这段历史未必如此简单。

追根溯源,要理清这个问题,还得从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开始说起。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大破曹操的20多万大军之后,刘备利用周瑜与曹操手下大将曹仁在江陵一带相持之机,率所部夺取了江南的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郡,而后又向北支援周瑜攻占了南郡。于是,周瑜将南郡位于江南的地盘划给刘备,以作酬劳,自己却着手准备经三峡进攻益州。公元210年,周瑜病逝。为了加强孙刘联盟,抵御曹操,孙权接受鲁肃的建议,同意了刘备接管整个南郡的要求。这就是所谓的"借荆州"。然而,这样一来,吴军进攻益州的前进据点就全归了刘备。因此,孙权打起了联合刘备一起攻蜀的主意。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刘备当起了"两面派":一面以"今同盟无故自相攻伐,借枢于(曹)操,使敌承其隙"为由,派兵把住要隘,迫使孙权打消了攻蜀的念头;一面利用益州牧刘璋对自己的信任,以助其对抗曹操为名,率军入蜀,终于公元214年攻占成都。

刘备占领益州后,孙权派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前去讨要之前"借"给刘备的荆州。但刘备推托说,自己正准备进攻凉州,等夺取了凉州,才能给荆州之地。孙权一听此言,知道被耍了,大怒,立即派鲁肃和吕蒙率兵进占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刘备也不示弱,亲自领军进驻公安,并令关羽出兵争夺三郡。大战一触即发。就在这时,刘备得知曹操即将进攻汉中,担心益州有失,主动向孙权求和。这次,孙权也没再提要回南郡之事,接受了刘备割让江夏、长沙、桂阳三郡的要求。双方最后以湘江为界,以东归孙权,以西归刘备。知道了这个过程,我们就不难理解"借荆州"无非是双方为争夺最大利益所用的一个谈判筹码而已。只要条件谈拢了,还不还并不重要。争端的和平解决,使双方得以重新联起手来,共同对付北方曹操的威胁。是年秋,孙权趁曹操大军西征汉中之机,出击合肥,而刘备亦出兵争夺汉中,使曹操首尾不能相顾,率军在汉中与淮南之间数度往返,疲于奔命,其内部也因之愈加不稳。

公元216年,太医令吉邈、宛城守将侯音等人先后造反。次年夏,刘备击败曹操,攻占汉中,又引起陇右震动,河西走廊诸郡豪强纷纷造反。形势似乎变得对刘备有利起来。早在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的《隆中对》中就提出:一旦中原形势有利,刘备应"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自己则"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以图霸业。在刘备看来,这样的时机已经到来。不过,汉中之战虽胜,益州蜀军主力损失也很大,尚无法全力北伐。但刘备又不愿放过来之不易的战机,遂命坐镇荆州的关羽进击襄阳、樊城,同时派大将刘封、孟达、李严等攻占上庸,以为策应。单就战机来说,刘备这个决定无可厚非。因曹军主力长期被牵制在战线的两端的淮南和汉中,荆州、宛城一带防御空虚,加上侯音叛乱刚刚平息,中原一带人心不稳。

阅读下一篇

“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刘备怎么就搞砸了呢

东汉末年著名学士司马徽(水镜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意思很明白:伏龙、凤雏这二人只要得到其中一个,就能夺得天下。伏龙、凤雏,自然就是诸葛亮和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