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现象其实并不仅仅存在于如今娱乐至上的浮躁社会风气之中,早在明朝初期,朱棣靖难功臣的张玉、王真、潭渊等人也都遭遇到了这样的遗忘。作为一举改变明朝国运走向的靖难之役对于大明王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时至今日即便许多熟知明初历史的朋友也难知其详。有鉴于此,笔者打算将继续撰写"靖难之役"系列文章,为大家完全展示出明初这段叔侄皇位之争的历史全貌。
一
靖难之役中作为燕王朱棣最为得力的军事将领,张玉之于朱棣似于靖难之役之于大明王朝的地位。但不幸的是,如此重要的将帅却提前在叔侄争位之中半道而终,将本居于劣势但仍能相持的燕王一方彻底推向了谷底,倘若能熬到胜利便是居功至伟却如叶挺将军一般倒在了胜利的前夕,未能见证历史的盛况,我想这是张玉迅速被后人遗忘的原因,而后人如叶大鹰之流只能在微博上泄泄愤而已了。
不仅民间对张玉的事迹传播甚少,就是学者学术研究也无籍可查,这与史书上有关他的记载不无相关。考虑到手边资源以及人物的影响较小,因此以《明史》和《实录》为准对张玉事迹进行讲述。
但孤证最容易发现矛盾与错误。《明史》介绍张玉在元朝官至枢密院知院,而枢密院是元廷主掌军权的机构,正二品的枢密院知院为实际主事官员,朱元璋势力内部军事改革之前,徐达也曾担任过此职务,可见倘若史书记载属实,张玉在元廷是官居要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