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于枪击的青年律师:二本毕业,工作努力,曾为村民打官司(3)

2021-09-23 15:38  搜狐

薛伟幸接手的民事案件中,不乏诉讼请求金额在1万元以内的小案子,比如发生在洪山区的一起交通事故赔偿纠纷,裁判文书网显示,双方围绕一笔6632.7元的赔偿款争执不下。张迪委托的也是这种不大的案子,薛伟幸曾建议她不要打官司,“钱花得不值当,而且需要时间,你得等。”

与对方私下和解未成,张迪还是上了法庭。案子结束后,她和家人与薛伟幸保留着联系,有法律疑问会向他咨询,“他的态度一直很好,按道理咨询一次是200块钱,但他从没收过我们的钱,每次电话都能打几十分钟。”

不挑案子,不混圈子,是薛伟幸留给律所同事的印象。在陈立群看来,他的生活甚至有些单调,同事们约着出门吃饭、唱歌,他很少参与,“要么工作,要么回家。” 他们聊的最多的就是案子,聊哪些证据对当事人有利,很少提到职业理想“这种虚的东西”。 这个职业不像外界认为的那样光鲜,陈立群看过一个调查数据,年收入20万以下,甚至10万以下的律师并不在少数,“有时候一个月能接几单,有时候一单都没有。我们先解决生存问题。”

薛伟幸去年刚结婚,妻子是法院工作人员,两人买了新房,对徐徐展开的新生活有着期待和向往。也是在去年,薛伟幸代理的案件达到执业以来的高峰,平均每月受理7件。张迪记得,每次向薛伟幸咨询,打完电话,他会说自己要赶去买菜回家做饭了,“应该是要做饭给女朋友或者老婆吧。”

出事前几天,薛伟幸刚从律所隔壁买了一辆电动车,他一直没有自己的交通工具,每次见委托人、上班、回家,都只能打车,或者坐公交。也是在那几天,薛伟幸和陈立群在办公室讨论一个老太太的案子,涉及到房屋拆迁。案子原本找到陈立群,但他觉得薛伟幸这方面出庭经验丰富,而且靠谱,“他承诺做的事或者说的话,基本都可以兑现”,他把薛伟幸介绍给了委托人。

那天,薛伟幸告诉他,案子证据太少,而且老太太上了年纪,腿脚不好,不愿意走远路出庭,也不利于案子取得胜利。和往常一样,他做事还是有条不紊,薛伟幸说,下一步会让老太太回家多找找文件、证据,继续说服她和几个证人到法院来一趟。聊完工作,陈立群说了句“辛苦了”,薛伟幸打趣回道,“不辛苦,以后还要靠你多关照啊。” 这是一个青年律师再普通不过的一天。那是陈立群最后一次见到薛伟幸。

开枪的男人作案后冲出新竹路3号,到马路对面试图拦下过往车辆逃走,监控视频显示,他手上那支自制土铳被套在球拍套里,最终抢下一辆宝马逃跑,当天中午11点50分在火车站附近被警察控制。这个47岁男人的人生,像是薛伟幸的另一面。

他是武汉本地人,喜欢豪车,自己开保时捷,给第二任妻子买宝马,除了村里拆迁分到的一套90平米的楼房,他在碧桂园有一栋别墅,又在武汉二环内买了一套商品房——在他所在的花山街道,嘈杂的议论声里,没人能确切说清,他是什么时候开始染上赌博和吸毒的。从小和他一块长大的许家俊说,他以前常去澳门赌,“不把钱当钱”。财富被逐渐掏空。

他从小就“拐”,武汉话是脾气火爆的意思,许家俊说,雷某年轻时开着家里的豪车撞过警车,夜晚拖着长刀在村里游荡。花山人都知道他“小老外”的名号,不仅因为他眼眶深像外国人,“是他走到哪打到哪,打出来的。” 花山人都知道他家富裕,父亲有家机械厂,2010年前后街区拆迁改造,他抓住了机会,成立了一家建筑公司,在村里承接拆迁工程,越做越大,还将其中一些工程分包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