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士族当然不会坐视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但他们却无可奈何,因为想要实行科举制的,不仅是庶族地主,还有皇帝。九品中正制实际上将选官权力给予了门阀士族,进入朝堂上的官员,不是世家子弟,就是依附于世家的寒门子弟。故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权臣篡逆谋反频出,朝代不断更迭。这对于皇帝来说,显然是无法接受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皇帝想要限制世族的权力,但他们离不开世族的支持,因而无从下手。隋唐以后,庶族地主阶级不断崛起,他们要求政治权利,而这正合皇帝的心意。所以,与其说科举制的实行是皇帝向庶族地主的妥协,不如说是他们的联合。实行科举制,皇帝便可以将选官权利从世族手中夺走,这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皇权的加强。
除此以外,隋唐可以用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还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它们都是大一统的王朝。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大乱,诸侯林立,皇帝必须依附于世家大族。西晋灭亡以后,司马氏东渡建立东晋,依靠的就是名门望族,故而他们即使不满世族掌权,也无可奈何,毕竟世族可以立他们,亦可以废他们。可是隋唐不同,隋朝和唐朝都是大一统的王朝,中央集权和皇权的集中程度远非魏晋可比。
唐朝建立以后,借鉴隋朝灭亡的教训,不与世族正面发生冲突,而是潜移默化的削弱世族的力量。比如唐朝孔颖达校订五经,朝廷在全国颁布《五经正义》,发展教育,打破了门阀士族对于文化的垄断。这为科举制的实行和发展,提供了文化基础和社会环境。
其实,门阀士族的诞生本就是基于乱世和各种因素,他们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垄断,无疑是对皇权的挑战和对其他阶级权益的限制。隋唐以后,不论是皇帝还是庶族地主阶级,亦或是普通百姓,他们都要求建立新的选官制度,以打破门阀士族的垄断地位。因此,科举制才会取代九品中正制,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选官制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