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东吴西线与汉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衡,你败不了我我也败不了你,也使得汉吴联盟有了稳定的平衡基础,确保两弱联合抗一强的局面能够长久的维持下去。不过仔细分析,很多史学家对此有过深度解读:说到蜀、吴稳定的合作基础就真的"稳定"了么……从此双方的合作不是互演就是拖延这部分可真的是太"稳定"了。
实际上双方平衡的合作才是最不稳定的,都会希望别人去承受更多损失而缺乏共同利益以便于自己在合作里占主导地位。这里就折射出孙权不愿意北伐的一大原因:时时刻刻要留力提防这个刘邦的后人:刘备。
如果一定要用结果来证明,那么这次两弱相攻给强者解围的操作反而加速了孙刘被灭的进程,双方都再无可能逆势而起,灭亡成为必然、定局,这是败笔中的败笔。如果不愿意改变这个结局,东吴最好是赤壁之战前投降。
拿下荆州后,孙权其实有"北伐"这样一个相当需要勇气的选项:古时候的战略要地一般都有两个重要的作用,其一就是用以进攻敌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了一个战略要地以后呢,自己基本上就掌握了攻守选择的主动性。此话怎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