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什么人才有资格当奴才,满汉大臣为何都喜欢自轻自贱

2022-12-04 09:59     360kuai

针对革命党的讽刺与批评,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就下令"免去满员称奴才字样,一律称臣"。此后宣统皇帝也多次下旨,但效果甚微。"奴才"真正退出历史舞台还是要靠辛亥革命的一声炮响。

在清宫剧中,不管是文武大臣,还是侍卫太监都是一口一个"奴才"的叫着,然而真实的情况却并非如此,清朝的"奴才"可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

"奴才"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之中,是我国北方,尤其是少数民族中的常用词汇,意为无用之人,只配为奴。奴才在清朝盛行与满族早期社会实行的"领主制"有很大关系。统治者们都是"主子",满族百姓都是"奴才"。这种奴隶社会的遗风一直保留到清军入关后。

后金时期,满族君臣之间的尊卑关系并不明显,而且大臣多为武将,公文中大量使用"我"、"我等"字眼,仅汉人文官依照明朝旧例称"臣"。皇太极登基称帝后,满族的皇权意识开始觉醒,曾经与皇太极称兄道弟的贝勒爷们都开始以"臣"自称。

阅读下一篇

胡雪岩兴衰的背后,藏着晚清官场三大势力之争

文:竹映月江(娱有理专栏作者) 提起清末商界中的大鳄,就不得不让人想起素有“红顶商人”之称的胡雪岩。鼎盛时期,胡雪岩坐拥千万家产,一时间名动公卿。 可惜好景不长,这位曾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