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麟:“9.11”事件给民航业带来了哪些变化?(4)

2021-09-12 09:00     观察者网

还是以美国为例,2001年12月22日,英国恐怖分子理查德·雷德的鞋底内装有炸药,在“9.11”刚发生三个月之后的高压时期依然成功混上飞机(美航63航班),在准备引爆鞋底炸弹以炸毁飞机时被机组成员及时制服。

如果说2001年12月美国的航空安检体系尚未建立完成,那2009年12月25日美国西北航炸弹事件发生时美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安检体系,却依然没有阻止恐怖分子将炸药(TATP)装在内裤里带上飞机就引爆。所幸这次袭击所使用的自制炸药威力过小,引爆后仅炸伤了恐怖分子且被立即制服,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西北航253航班在炸弹袭击之后紧急降落,地面进行处置

客观来说,在TSA成立之后的19年内,美国本土并没有发生一起成功的针对客机的恐怖袭击或者劫持事件(要么被机组及时发现阻止,要么引爆失败没能成功)。

但是在2015年国土安全部对TSA安检的暗访中,七十余项暗访检查条目的通过率“高达”5%。暗访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爆炸物及枪支等,仅有几次被TSA安检人员成功发现。

所以,美国本土19年来没有发生一起成功的针对飞机的恐怖袭击,是因为幸运,还是其他三个字母带枪的部门的努力就见仁见智了。

“9.11”之后,在针对航空器的恐怖袭击依然频发的态势下,仅仅依靠地面安保防止恐怖袭击的发生是不够的,机组成员甚至乘客也是防止恐怖袭击发生的最后一道防线。毕竟“9.11”事件之后大家清楚地意识到了一点:对恐怖分子的妥协并不能保住自己的生命。

在“9.11”之后航空反恐成为了每一个机组成员的必修课。作为防止袭击或劫持事件发生的最后一道防线,机组成员及安全员都经受了丰富的反恐培训,包括且不限于如何识别与处置可疑人员、发生袭击或劫机事件后如何应对以及相应的应急预案。

虽然“9.11”事件中,四架被劫持的飞机上发生了什么事无从知晓,但可以肯定的是袭击者们用各种手段突破了驾驶舱门,并控制了飞机,也因此在“9.11”事件之后所有的民航客机驾驶舱门都大幅强化,具有极强的防弹、防冲撞以及防破拆性能。而且可以让飞行员彻底锁死驾驶舱门,哪怕门外输入了正确的驾驶舱门开门密码,飞行员依然可以在足够长的时间内将开门指令否决掉,并切换成反锁状态确保外部无法打开。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