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了权益和利润,房企的去路在何方(4)

2021-09-08 21:35     观察者网

因此,真实的土拍市场并不像想象中那样激烈,真正有实力且有意图扩张的房企也并不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增货值榜单中,国企的优势显而易见。TOP10中民营房企仅碧桂园、融创、新城3家,万科、绿城、金地3家具有较强国资背景,其余4家则均为大型央企。

除了房地产开发领域中的传统大型国企之外,中国铁建一跃跻身10强行列,厦门国企建发房产与广东国企越秀地产双双晋升20强,其余如中国中铁、浦发集团、中交房地产、中国中冶等原本规模较小的国企也均大幅加大拿地投资力度。

不难猜测,在资金与利润的双重压力之下,国企未来将迅速占据房地产领域主场地位。

过度合作"后遗症"

观察者网查看过往数据发现,房企销售权益比自2018年已经初见端倪。TOP100房企当年平均销售权益比为86.54%,销售权益比中位数为86.74%;2019年这两项数字分别下降为76.54%和74.64%;至2020年进一步降至74.52%和73.33%。

而2018年正是本轮调控升级的开端,"房住不炒"的定位就是在2018年3月的全国两会中被首次正式提出,随后展开的针对房地产行业融资、销售、供给等各端政策均由此展开。

当2018年9月,在万科秋季例会上会场上写满了"活下去"三个字时,很多人还不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但地产行业的布局已然悄然发生改变。

时隔3年,不仅万科重提"活下去",事实上许多房企都在为此而焦虑。而"合作开发"正是被绝大多数房企所认可的主要手段,也是今年的中期业绩会上,被管理层屡屡提及的高频词汇之一。

但谁都知道,光鲜亮丽的数据背后,缺少了高杠杆作为支撑,能够继续保持实际权益金额正向增长的少之又少,更遑论以规模上的数量和速度来弥补利润率下滑带来的损失。

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房企普遍出现的增收不增利现象正是由"过度合作"造成。

随着权益占比的下降,各个上市房企少数股东权益不断提升,不少企业甚至超过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权益,分润了企业大部分利润。

有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中期85家内房股少数股东权益占比均值为33.5%,相较去年底大幅提升5.6个百分点。

其中,少数股东权益占比超过50%的房企有22家之多,较去年底增加5家,排在榜首的福晟国际少数股东权益占比高达71.1%;相比之下,占比低于10%的房企仅有中海、万科海外、中渝置地等18家,较去年底减少5家。

此外,部分房企少数股东权益与少数股东损益比例还存在严重"失调"现象。

业内普遍认为,其间极可能存在"明股实债"情况,这也是"三道红线"压力之下,企业强行"转绿"的极端做法。

而在行业利润与前景不断下行的当下,房企的普遍做法是积极布局多元化,期望在布局完成之后,通过不断加强管理以及降低三项基本费用来弥补。

平安证券、华西证券等多家机构都在研报中明确表示,相比开发类房企,更看好行业空间广阔的物管板块、商管板块以及占据购物中心优质赛道、轻资产输出实力强劲的商业运营商。

"管理红利时代,对行业来说最大的变化是房屋回归居住属性,房地产回归实业属性。行业出路只有一条,踏踏实实向制造业学习,通过劳动挣加工制造和服务的钱。"万科董事长郁亮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