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此人武力直逼许褚,力助曹操逐鹿天下?关羽败亡他曾落井下石!(2)

2025-02-18 16:02  360kuai

小说中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有徐晃和关羽的交情。小说第二十七回曾点明"却说曹操部下诸将中,自张辽而外,只有徐晃与云长交厚"(笔者按:关羽和张辽、徐晃交厚均有历史依据,但相应的记载均不见于张辽、徐晃的传记,而仅见于关羽本传裴松之的引注),这一点直至小说第七十六回,徐晃奉命解救樊城之围在战场上与关羽畅叙旧情[2]亦可体现。

关于徐晃和关羽的交情,历史亦有记载,《三国志 关羽传》裴松之注引《蜀记》记载:"羽与晃宿相爱",在襄樊战场上"遥共语,但说平生,不及军事",足见徐晃和关羽的交情深厚。而徐晃之所以和关羽交厚,在笔者看来大抵有如下原因:一者,关羽为河东解人,徐晃为河东杨人,二人有同郡乡谊。二者,关羽曾在白马斩颜良,徐晃亦曾"从破颜良,拔白马",二人同在一个战场并肩作战过,有同袍之谊(这一点同张辽和关羽交厚的原因一致)。但私交深厚并未影响到徐晃在战场上的表现,在畅叙完旧情后,徐晃依旧宣令:"得关云长头,赏金千斤。"这让关羽"惊怖",而徐晃坦言:"此国之事耳。"可见,历史上的徐晃公私分明,对于这一点,小说的相关情节亦是延用了历史的记载。

小说中,有一处情节欲表现徐晃之谨慎沉稳,即第五十八回,马超兴兵欲雪父仇,大军攻下长安,曹操令曹洪和徐晃前往镇守潼关。此处特别提及曹洪"年幼躁暴",故曹操特意安排徐晃协助。而徐晃也确实在曹洪经受不住马超等人百般辱骂意欲出战时苦苦相劝,虽然最后曹洪趁徐晃点视粮车之际出关迎战,中了马超等人的埋伏丢失了潼关,但曹操也因徐晃曾苦谏曹洪坚守而未追究徐晃的责任。徐晃协助曹洪镇守潼关,此处情节于史无载,应是小说所塑造,不过,此间曹洪的急躁和徐晃的坚忍两种不同的个性却鲜明可见。而同样在小说七十一回和七十二回,在汉水面对赵云和黄忠时,徐晃却意外轻敌,反而显得急躁,不仅不听副手王平的劝阻,还强令前军渡水列阵,结果被赵云和黄忠打得大败,致使王平也倒戈蜀军。这段情节仅有王平降蜀有相应的历史记载,《三国志王平传》载:"(王平)从曹公征汉中,因降先主,拜牙门将、裨将军" 但并未载明王平是因何缘由归降。在笔者看来,徐晃在汉水的这段表现应亦为小说所塑造,其目的大抵是为了小说"拥刘"的主旨(笔者按:徐晃令前军渡水列阵,意欲效仿韩信背水一战,而小说却评价"魏人妄意宗韩信,蜀相那知是子房",略带嘲讽之意),故而让曹魏的将领自大轻敌。而徐晃在汉水战场的自大轻率与在潼关时的谨慎沉稳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