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出事!喜茶错拿饮料样品,顾客催吐洗胃后拒不提供成分报告(2)

2021-09-03 09:34  新民周刊

20时左右,陈女士正式进去洗胃。 整个洗胃过程一共插管三次,由于之前喝水较多,吐得衣服、病床,甚至操作医生的身上全是呕吐物,“有点失控”。 总算完成洗胃后,陈女士全身发抖,并伴有胃部、喉咙的剧烈疼痛。

随后,医生要求留在抢救室输液(保胃的药),并表示不能进食进水。 由于输液完成后,陈女士的疼痛症状仍然存在,于是在医生的要求下留院观察一晚。

22时07分,陈女士的朋友从家中拿了干净的衣物回到医院。喜茶员工在急诊门口告诉她,再次和供货商口头沟通下来,样品的成分不是“正己烷”而是其他两种化合物,同样无法提供书面材料。

“我朋友坚持要拿到化学式成分交给医生协助判断毒性,最终他们才将两个化学式通过微信发给我朋友,是‘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环聚二甲基硅氧烷’。”陈女士回忆,但当时的她已经完成了洗胃在抢救室输液。

8月30日,输完液的陈女士在14时左右离开医院,由于所走的门不同,再加上身体虚弱,未能与在医院等候的喜茶员工面谈。

9月1日,陈女士发给记者的与喜茶负责人的短信截图

“当天,我希望他们能提供一个书面的解决方案,但对方不愿意短信答复,坚持电话或见面。我由于刚刚做完一个皮肤手术,伤口的线都没拆,再加上这次经历,实在没有精力与他们见面。”陈女士告诉记者,在整个过程中,考虑到如果让喜茶的店员付医药费,届时公司可能无理推卸责任给店员,不给予他们报销,“所以所有的诊费和治疗费,除了中间有个急诊项目是喜茶店员拿去支付外,都是我和朋友自己付的。沟通过程也没有言语吵骂等”。

在陈女士提供的聊天记录里,记者看到,8月31日早上,自称是喜茶负责人的陈小姐在短信里告知陈女士,样品柚柑瓶的内容物质为“液态硅胶”,并表示“不含有毒有害物质”。

9月1日,陈女士发给记者的与喜茶负责人的短信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