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行方言的古代中国,皇帝如何听懂地方大臣说话答案原来很简单(2)

2021-08-31 06:00     360kuai

在"正音"这件事情上,古代许多皇帝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最有成效的莫过于雍正皇帝,雍正皇帝对这种语言障碍有切身体会,雍正曾经说道:每次在朝廷上引荐大臣的时候,闽广官员带着乡音的官话根本一点都听不懂。这种官员如果安排到别的省去做官,让他们读一些训谕、判词,这些闽广官员能够说明白吗?

于是,雍正就让闽广地区的总督聘用能够讲标准"官话"的教官在该地区从教,建立正音书院,还要求童生秀才举人们在几年内学好官话,否则不许参加科举考试。雍正皇帝的这一举措,掀起了大清王朝各地方学习官话的热潮,学官话不仅和官员的仕途相挂钩,就连百姓也不得不学官话。

早在康熙时期,康熙帝就颁布过十六条《圣谕》来教导百姓如何做良民,雍正即位后,将十六条《圣谕》扩写为上万字的《圣谕广训》,要求各地设立宣讲场所,每月两次由地方官员向百姓讲解。由于清代的官员任职要回避本省,所以地方官都是外省人,因而不通晓当地的方言,宣讲的时候只能用全国通行的"普通话"--官话,因此《圣谕广训》所到之处百姓也懂得官话。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到了十九世纪中期,官话在中国已经相当的普及。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