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俗称“黄鱼”的金条,在几十年硝烟过后,能有多少价值?

2022-12-24 17:19  360kuai

民国时期的俗称"黄鱼"的金条,在几十年硝烟过后,能有多少价值?

"黄鱼"是我们在电影和电视剧当中经常看到的东西,尤其是在谍战剧中,经常会出现这个词语。那么,"黄鱼"到底是什么呢?黄鱼是近代以来对于黄金的别称。我们知道,清末以前人们之间交易都是使用真金白银来进行交易,所以导致了国家贵金属资源的流失。等到民国建立以后,国家利用银元代替了真金白银,后来又采用了法币。政府规定市场交易不能使用真金白银进行,

这"黄鱼"的说法其实主要在有"东方魔都"的上海地区流行,既然是"鱼"那肯定是有大小之分了,虽然经过民国割地赔款一通折腾,政府没钱不说,还造成了"劳民伤财"客观效果,老百姓被搜刮的也不轻。但民间老百姓一些大户人家还是有些积蓄,加上民国时局不靖,黄金就代替金圆券、银圆券、法比成了社会上需求量比较大的东西,为了满足民众的不同需求,这"鱼"还真的有大小之分,也就是大黄鱼和小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