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差回到京城,又找翰林学土们商议,惯于咬文嚼字的学士也认为再没有比"玉波池"更好的名称了。他们公推一位写一手好字的学士,将牛皮上的字勾勒到纸上,再仿照杨升庵的笔法添上了七个点,使"王皮也"变成了"玉波池"。
第二天一早,钦差上殿呈送杨升庵亲笔题的"玉波池"三字,嘉靖皇帝见名称高雅,书法秀美,龙颜大悦,便要诏杨升庵进京,官复原职。
钦差一听,吓得直打哆嗦,这欺君之罪,谁个担代得起?钦差急忙奏道:"杨升庵年逾古稀,疾病缠身,行动困难,还是让他在永昌养老为好。"皇帝觉得这也是道理,遂行文永昌卫,赏赐杨升庵府宅一所,绸缎百匹,纹银千两。
营官接到公文,心想,杨升庵已经死了,多亏王皮匠还保存着他的墨迹,否则我的官儿也保不住。这些赏赐,应该由王皮匠受用。不久王皮匠夫妇搬进了新居,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
这段文人墨客的佳话也被后世流传,杨升庵一生颠沛流离,但是才华实在难以被掩盖,谁有能想到他死后这三个字还让他的穷朋友享了福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