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除科举原本是好事,但最高统治者发现,大清王朝更没有希望了

2021-08-27 19:00     360kuai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9月2日,张之洞、袁世凯上奏清廷,强烈要求废除科举制度,这是清末新政的一项主要内容。自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试亦即停止。延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废科举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重大事件,也是新旧两个时代的一个分水岭。从此中国人的观念迅速、全面地发生了改变。科举制度自隋代创立后,曾打破了社会、阶级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让贫苦的读书人有了进身之阶,在没有绝对平等的封建专制社会,从形式上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平台。

尽管科举之路十分艰辛,但还是有无数的穷苦子弟通过这条路进入了上层社会,仅凭这一点,也该为科举制度谱写赞歌。但任何制度时间久了就会出现弊端,尤其到了清中期以后,科举制的消极因素不断出现。在科举的引导下,读书成了进入仕途的手段,其目的在于做官。所以,读书人的思想和行为都要适合于官场的规范,养成了对官场和儒学经典的双重依附。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