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印记——河道工程古代黄河对杞的影响(二)

2022-09-19 13:19     360kuai

明代河患无减。洪武七年、八年、十一年、十四年(1374、1375、1378、1381)数决开封、兰阳,杞皆被灾。洪武十七年八月,决开封东月堤,杞县首当其冲,导入睢水不能容,又导入巴河,巴河又决,杞北大灾,后征工塞之。洪武二十四年决阳武黑洋山(黑羊山),主道称"大黄河",其支称"小黄河",过兰阳、杞北,这是黄河进入杞境后第二次大改道。洪武二十五年河决,淹开、陈、杞、淮11州县。

永乐二十年十月,决开封,杞境横流数十里。宣德三年(1428)七月决荥阳,分注涡、汴二水,开、陈、杞河皆漫溢。正统十三年五月,河决荥阳孙家渡口,经杏花营、尉氏、通许,东向杞之陡墙(今通许斗厢)又东南行杞之常寨再分二支,南行之一支经苏家所(今苏所)、王堌、沙窝(今沙沃)、雅陵岗、邓圈、咸岗(以下去向失载);东行之一支过高阳、富家屯(今前、后傅屯)、苏木岗、邢口,经行杞境70余里。上述二支以南,又有一支从通许邸阁流入杞县五岔口,东南行周花坡、左家寨、(地望今佚)、翟陵、兔岗(今吐墨岗),至竹林南入太康马厂,此支经杞20余里。上述3支在杞南并行40余年无人修治,至弘治二年(1489)大河上游北移始断流。这是第三次大改道。成化四年(1468)决于祥符,漫溢泛杞,成化二十年、二十二年两决于杞,水至城下。弘治年后,治河方策改为"北岸筑堤,南岸分流"。弘治二年(1489)河自中牟以上北移,从祥符于家庄分出一支,经兰阳之白家口(今白口)流向杞之秋树营、内黄集(两村于1928年划入民权),经杞20余里,这是第四次改道。嘉靖朝治河改为"归水于一槽,以堤束水,以水攻沙"。

嘉靖二十六年(1547)河决开封西北,其一支从杞南五岔口入境,经荆岗、虎备岗、常营,下入太康合涡入淮,杞南又增一新道,嘉靖三十六年(1557)河移仪封出杞。自金大定二十年(1180)入杞计377年。出杞以后杞之河患皆从境外决入。万历五年(1577)八月、万历十五年七月、万历二十七年六月,三次在刘兽医口决堤(今开封市郊杨桥一带);万历二十九年九月决祥符槐疙瘩(今开封县军张楼西),万历四十四年六月决祥符陶家店、张家湾、朱家寨,以上数次杞皆被灾。崇祯五年(1632)河溢至杞,平地水深2尺。崇祯十五年六月,明军决朱家寨淹围攻开封之李自成军,九月又决朱家寨、马家口,淹没开封,下溢至杞,致使"尽杞之田,皆成碱卤"。决后无人修治,两年后(1644)之夏,河自复故道,杞始无水,全县千村薜荔,万户萧索,蓬蒿遍野,人口十不存一。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