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太阳能电站概念图
“太空三峡”实验基地迈出第一步
随着璧山基地开工,中国探索空间太阳能发电技术也算是迈出实质性一步。
官方信息显示,璧山基地项目首期投资约1亿元,总占地面积约200亩。该基地的开工,也标志着重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无线能量传输及环境影响科学工程项目正式开建,该项目总投资约26亿元。
按照设想,空间太阳能电站所发的电,将通过微波传输送回地球。建设璧山基地,就是为了微波传输的前期演示模拟和验证。
据重庆经信委介绍,璧山基地选在一个山凹中建设,在周围的山顶上搭建起四座铁塔,用钢索将发送升空的航空气球和地面连接,进行微波传输的实验。目前航空气球已准备就绪,只待基地建成就可以开始一系列实验工作。
图为璧山空间太阳能实验基地项目鸟瞰图 图片来源:重庆经信委官微
而据《中国科学报》报道,杨士中团队考虑到目前的技术水平及条件受限,直接在3.6万公里的同步轨道做试验还不现实,将先在平流层建立起一个简单的太阳能电站。根据其计划,第一步先将气球放到300米低空开展试验;下一步再让气球升到2千米高空;最后,才会将气球平台升入平流层中。
在组件发射方面,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透露,璧山基地将使用太空制造技术。太空制造不仅包括太空组装技术,还包括太空3D打印技术。在太空3D打印技术的加持下,材料能做到极度轻量化,才可能实现利用火箭将它们送往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