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以往问题,大家一致认为,粮食还是主要问题,诸葛亮又对着工程图纸,把木牛升级改良为流马。关于流马,就是这样的:
strong流马尺寸之数,肋长三尺五寸,/strongstrong广/strongstrong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前轴孔/strongstrong分墨/strongstrong去头四寸,径中二寸。前脚孔分墨二寸,去前轴孔四寸五分,广一寸。前杠孔去前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长二寸,广一寸。后轴孔去前杠孔分墨一尺五分,大小与前同。后脚孔分墨去后轴孔三寸五分,大小与前同。后杠孔去后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后载克去后杠孔分墨四寸五分。前杠长一尺八寸,/strongstrong广/strongstrong二寸,厚一寸五分。后杠与等。版方囊二枚,厚八分,长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广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三斗。从上杠孔去肋下七寸,前後同。上杠孔去下杠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长一寸五分,广七分,八孔同。前後四脚,/strongstrong广/strongstrong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靬长四寸,径面四寸三分。孔径中/strongstrong三脚/strongstrong杠,长二尺一寸,广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杠耳。/strong
看来,与木牛不同,流马是有四个脚,类似大象,身上的杠子和轴更多,大约可以走得更轻捷。载重量,则似乎低于木牛了。
这次诸葛亮走三条道中间的褒斜道(栈道),其北开口向北不远就是眉县。诸葛亮和众参军们研究了一下,想出了个彻底解决运粮难的办法,那就是大军未动,粮草先行。于是先花了两个月的时间,用军众背粮食,从汉中沿着三百多里的褒斜道,运到了其北开口的斜谷口,在这里修建粮仓,把粮食屯进去。
随后,同年春天二月,伴着山花的摇曳,诸葛亮的主力从沔阳向东到南郑,然后向北进入褒斜栈道出发了。诸葛亮大军到了斜谷,就用流马,把粮仓里的粮食往北运,稍稍二十公里,到了眉县以南驻扎。这是秦岭以北的山根下了,北面十里就是渭水。诸葛亮具体驻军在五丈原。后面就不用讲了,五丈原的名字,代表着悲催的一个生命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