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300亿的隐秘生意,越来越多年轻人说“真香”(3)

2021-08-16 14:21     搜狐

一个“临期捕手”走到了台前,还有不少真正的临期捕手活跃在幕后。

哈尔滨的老金原本是伊利的经销商,去年开始转做临期仓库,不到一年的时间,800平方米的仓库每天就能产生10万元的流水。

全国有不少像老金这样的临期仓库,但由于信息不透明,圈外人根本摸不着门道,这也成了他们想要入行淘金的第一个门槛,但有的人却做起了卖水的生意。

有人就专门搜集整理全国各地的临期仓库地址和联系方式,一份地址表格就能卖出200多元。

圈内小有名气的倒爷胖丁称,自己两个月组建起了5000多人的行业社群,不少想要倒货的和想要入行的小白都趋之若鹜,光社群费就赚了55万。

资本和流量的杠杆加速行业的成长,也让其固有的问题被放大。

【红利消失前极速狂奔】

2019年7月,上海警方查获了一起贩卖过期零食的案件,超过4500箱已经过期的进口零食被重新包装,准备流入市场,涉案金额上百万元。

在二手市场上,有一帮人专门收购已经过期的产品,修改日期后当正期食品在卖。

经营网店多年的罗先生就吃过这样的亏。

当时罗先生进了20万的货,但抽检时发现品质、口感并不符合要求,意识到被骗后只能无奈销毁。

正是这些食品在日期上的安全隐患,广大消费者才会对临期食品保持十分谨慎的态度。

同样让消费者警惕的,是临期超市中“以次充好”的情况。

张女士发现,在被抢购一空的货架旁,还摆放着某品牌的虾条,占据着好几排货架,甚至在不同位置货架上都被这款虾条占据了大量空间,但拿起来一看,却是从未见过的品牌。

▲被不知名品牌虾条占满的货架来源:张女士供图

张女士认为,品牌零食数量有限,商家为了提高利润率,大量本就价格不高的杂牌零食充斥货架,那些真正抢手的临期食品只是吸引消费者的噱头。

也许这一策略能为商家带来更高利润,但好货难求是实实在在的行业痛点。

一线品牌的产品往往成了临期圈子的“硬通货”,因为这些产品更具有流通性,不愁卖不出去,而其他杂牌则有砸在手里的风险。

这个市场也就成了品牌价值的考场,没有品牌知名度的商品,再便宜也不一定有人要。

对于消费者来说,充足的货源、便宜的价格、放心的品质形成一个不可能三角。

同样是一包建议零售价3元的上好佳薯片,在好特卖只要0.3元,在较高端风格的另一家临期超市嗨特购却要卖2.6元。与之相对的,嗨特购内货架摆放整齐,也没有好特卖那般疯狂抢购的现象。

货源问题同样困扰着这拨临期食品创业者。

就算有了全国仓库的资源,入了倒爷的社群,真干起来的时候,还是需要自己每天去找货源的。

很多品牌也以保证提供稳定货源的噱头吸引加盟商加入,但大多数也并不能保证所有都是受追捧的临期食品,而是按一定比例供货。

以“临期捕手”线下门店为例,其中40%的是进口食品,30%的网红食品,10%的短保食品,只有20%是临期食品。

在有经验的倒爷看来,加盟纯属割韭菜。这一行靠谱的货源就是钱,自己的生命线被别人抓在手里,若不给你供好货就只能吃哑巴亏了。

但只要能赚钱,就肯定有人愿意投入,此前有临期超市品牌加盟费已经高达80万,而7-11、全家这种老牌便利店加盟费最高也就50万-60万,难道一个临期超市比这些大品牌的便利店都赚钱吗?

特殊的环境下催熟了这个特殊的行业,巨量的库存短时间内造成临期市场上供过于求的现象,消费者得的实惠,都是食品产业链上厂商、经销商、超市、电商平台多方亏掉的钱。

有人说这个行业的红火只是昙花一现,有人说这是未来零售的新方向,但对于已经入局和将要入局的玩家来说,只有在产能红利消失之前的极速狂奔。

无论是仓库、客户,还是真金白银的加盟费,现在能抓到的一切资源,都是行业洗牌来临时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