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军镇体系的规划:从无到有的“九边”重镇(2)

2021-09-27 19:39     360kuai

不过就如前文提到的那样,明代以前,宣府一直是北方重镇。所以虽然明太祖朱元璋在明初"斥堠未立,保聚为难故"的情况下,不得不内徙居民,被迫收缩防线,将北方防御线划至靠近内地的紫荆口地区,但是明朝并没有放弃北方地区。在内徙宣府居民以后,明朝便开始腾出手来对北方防御体系进行完善。

洪武二十五年(1392)春,安庆侯仇政、西凉侯濮璵前往宣府整理武备。洪武二十六年(1393)二月,明太祖为了加强大同地区的防御,先后设立了大同后卫及东胜左右卫、阳和、天城、怀安卫、万全左右卫、宣府左右十卫于大同之东。宣府作为大同防御体系的附属品,就此建立了最初的防御,标志着宣府作为未来北方重要防御链一环的开始。

经过了前期有计划的准备,宣府地区的军事设施和人员安排已基本完备。洪武二十六年十二月末,明太祖正式册封其第十九子谷王朱橞于宣府,筑王府。当时宣府尚为土城,且过于狭小,甚至连谷王府都无法容纳。针对这种情况,谷王朱橞上疏奏请拓城,宣府本城迎来了第一次大规模修筑。修筑完成后,宣府规模颇为可观,宣府镇城周长超过二十四里(明代一里约为536米,宣府镇城墙周长超过12864米),城墙高度达到二丈四尺(高约7米余)。城开设七门,并建城楼、角楼各四座。宣府通过藩王戍守,也从此脱离大同,作为一个独立的防御体系被确立下来,宣府镇城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同时,明朝的最北防线也由蔚州前推至百里外的宣府。不过此时的宣府也仅仅是一个单一的军事城镇,并不管辖周边地区的防御,发挥的作用依然非常有限。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