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明朝正史和方志上的一些记载。景泰四年(1453年)冬天普降大雪,次年四月户部奏报,长江下游"冻死者无算",其中仅长江南岸的常熟县就冻死了一千多人。成化十三年(1477年)冬,大寒,运河结冰,厚达数尺,使江南交通中断达数月之久。万历六年(1578年),长江三角洲地区许多湖面都被冻结,寒风将湖面的冰碴儿卷起,一直送上10米高的山丘。
熟悉明朝历史的读者可能会知道,无论是景泰年间还是成化年间,明朝都处于平稳发展阶段,万历六年更是"万历中兴"的黄金时期。既然极寒天气对景泰朝、成化朝、万历朝的影响都没有那么大,难道崇祯朝的崩溃就该让小冰河期背锅吗?这显然有点说不过去。
事实上,明朝后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土地兼并导致大量农民失去生计,不得不铤而走险,对抗朝廷;第二是两线作战,耗尽了国家的财力,朝廷没钱打仗就只好多征税,税负加重又导致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军越来越多;第三是统治阶层无能导致局面彻底恶化,偌大一个帝国在最后阶段完全处于脱节状态,它能撑到1644年才灭亡其实已经算是一个奇迹了。与这三方面原因比起来,小冰河期只是很小的影响因素,所以让它为明朝灭亡背黑锅,显然太过牵强了。
参考文献:《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文》、《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