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灭燕之战,司马懿消灭了东北亚霸主,却将朝鲜整个放弃(5)

2024-04-16 09:42     360kuai

公孙渊忙又派卫演到魏营,提出"以儿子换和平"的新建议,以图解围。这一次司马懿并没有将来使杀掉,只是让卫演捎话,并挖苦讽刺地给公孙渊上了一课:"军事行动大体上有5个步骤:能战则战,不能战则守,不能守则走,不能走则降,不能降则死。你不自己绑着来投降,只有死路一条了。"司马懿一番羞辱逼得公孙渊只有孤注一掷实施突围,硬着头皮死命抵抗,此时公孙渊的士兵早已饥疲不堪,军心也已瓦解,司马懿可谓势如破竹,挥军入城,无奈之下,公孙渊企图杀开一条血路逃生,结果被魏军杀死于乱军之中,余部全部投降。襄平城被攻占以后,所谓燕王朝的其它几个郡也都望风而降。一切都在司马懿的掌控之中,这次战役果然只用了3个多月。自然,司马懿也按照原定计划,在第二年春,如期班师回朝。

D:快传历史2文章列表魏灭燕之战,司马懿消灭了东北亚霸主,却将朝鲜整个放弃2708

虽然司马懿在魏灭燕之战中用兵灵活,迟缓有度,成为经典战例,但魏灭燕之战,不是"强汉"的"虽远必诛",也不是是华夏文明向东北亚扩张,司马懿也不是民族英雄。曹叡攻辽东为的是消灭公孙氏而不是经营辽东,司马懿平辽东的结果不是华夏势力大扩张,而是东三省和朝鲜半岛的华夏控制区开始缩水。虽然当时魏平定辽东后,曹魏成了这些地区想争霸或者争盟友,首先考虑的对象,但曹魏也好、司马懿也好,他们介意公孙氏死灰复燃,对于东北亚会变成什么样并不太介意。因此司马懿入城后,诛杀燕国文臣武将两千多人,又将襄平城里十五岁以上的男丁七千人全部杀死,尸体堆起来再盖上土,筑成高大的"京观"。这么做的意图就是要让当地人害怕,不敢再支持公孙氏一类的人物。减少边疆的地头蛇的威胁,比如之前韩遂、张鲁、都是这类代表人物,但得利最大的并不是魏国,而是周边各民族。

鲜卑慕容氏正式建国,开始了大燕国波澜壮阔的争雄史;在朝鲜北部地区留下了权力真空,当地的汉人死伤无数,高句丽很快卷土重来,在玄菟郡和乐浪郡的基础上重建立了高句丽,分头蚕食汉代朝鲜四郡的土地,其本地文化与汉文化深度交融,分别形成了更高规格的新文化,强化了各自的民族认同。而中原的西晋则陷入了八王之乱以及五胡入华,无暇东顾,就这样让高句丽一直扩张,直到隋唐无数次征讨高句丽,付出极大代价,华夏文化才重新辐射东北亚,但是有民族认同和历史记载在,朝鲜一直想独立,所以到了明朝,朝鲜就以藩属国的名义向朱元璋称臣,近代的朝鲜这个名字还是朱元璋钦定的。

当然这也不能全部怪在司马懿头上,因为汉朝与曹魏都是继承秦制帝国中央高度集权,帝国对某个地方怎样管理完全取决于中央的需要,中央的利益完全盖过地方的利益。帝国的所有资源优先保证中央的需要,行有余力的情况下才会分配到地方。当时曹魏的战略重点是跟消灭威胁巨大的吴蜀两国,而不是经营东北亚,所以倾向于把全国(包含辽东)的资源用在吴蜀前线,对东北亚的兴趣远逊于地头蛇公孙氏。公孙氏需要征服周边异族来增强实力,魏国就远没有那么热心。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