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时期,由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落后,经常有人做出违法乱纪的勾当,当遇到一些罪大恶极的犯人,清政府会判处斩首的处罚来警示大众,然而在行刑的地方都会选择在菜市口,并且在午时三刻的时间,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来说说一下午时三刻是什么时候,在唐朝以后,各个封建王朝将一天的时间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子丑寅卯来标记时辰,一个时辰为2个小时,子时为夜晚十一点到一点,午时为中午十一点到一点,前半个时辰为初,后半个时辰为正。在时辰中又分为百位刻度制,一刻约为14.4分钟。而午时三刻实际为午正三刻,换算成今天的时间就是在十二点四十五分。
在午时三刻是一天中太阳处于最高的位置,也是阳光最亮、最热的时候。在清王朝中由于科学的不发达,因此在史书上记载了许多鬼神的传说,其中以《聊斋志异》最为著名。封建思想认为穷凶极恶的犯人被斩首后,会化成鬼魂去报复监斩官和刽子手,而在午时三刻时,阳光强烈阳气最为浓重,鬼魂属阴,阳光能够将犯人的鬼魂克制住,不能留在阳间逗留,只能去阴间地府中去,这样犯人就不能继续在人间作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