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辛丑条约》上签名时,李鸿章留下的这个字,几乎无人能识!(2)

2021-08-11 14:20     360kuai

在《马关条约》中代替李鸿章本名的"肃"字实际上就是李鸿章的花押。李鸿章的花押也不是随便的一个图像,而是由他的名字"李鸿章"变形而成的,我们细看可见,上部分是一个"李"字半截,中部是简化的"鸿",下部分是一个隐藏的"章",组合起来的确形似繁体的"肃"字。而中外古代都有花押的传统,所以用花押代替本名实际上是一种更为正式的方式。

中国古代的花押始于唐、兴于宋、盛于元。古代早有"押字不书名"的习惯,画押比起传统的签名,它具有防奸辨伪的作用。花押作为个人的书写印章,其比起签名更加难以摹仿,从而达到防伪的效果,因此这种押字一直沿用到明清时代。所以,一般在重要的文书契约场合中,更加常用的是画押而不是签名。

花押也不仅在中国流行,在12世纪中叶的欧洲花押也已盛行。花押是古代欧洲的除签名外另一种标记形式。在欧洲画押是一种图形签名,表明签署人的身份和证明某事物的所有权与归属和契约的签订。并且当时文化普及率不高,认识字的人只占少数,花押更加具有图形传播的辨识度的优势。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