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夫出轨小姨子、坏儿媳怂恿儿子虐待母亲……情感主播花式“收割”老年粉丝钱包(6)

2021-08-11 10:26     腾讯

当账号的粉丝积累到一定程度,比如一场直播有5000人的稳定观看量后,主播就可以带货了,销售额能达到6000元-7000元;如果有1万人观看,销售额会有2万元-3万元。

“可能这场直播带货,收到货的老人不满意产品质量把你取关了,但是前赴后继还是会有人继续听你‘讲故事’。”男主播说。

情感空虚、内心孤独

喜欢“心理按摩”的老年人

让乔小姐不理解的是,如果说十多年前老年人在线下被人忽悠买各种保健品、智能床垫,还让她可以接受的话,如今,令她想不通的是,为什么年轻人一眼就能识破的骗局,老年人还是会“前赴后继”地上当受骗呢?

“数字化现在已经全面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了。”在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老龄社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马旗戟看来,随着老年人群体的触网从一开始的单一影视接触,逐步转向了消费接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情感主播、“养生专家”提供了欺骗的线上温床。

行研机构发布的《银发人群洞察报告》显示,老年人平均每天至少有4小时在使用互联网,有关数据在未来仍将呈上升趋势。除了触网时间变长,老年人也越来越热衷在线上购买产品。

比如,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有24%的老年人通过线上渠道购买保健品,而通过直销和商场超市购买到保健品的老年人均占8%。

“老年人的线上消费市场需求量是很大的,但是市场中针对老年人群体的合理优质供给还是不够。”马旗戟认为,很多线上的供给方,面向的主要消费群体还是以年轻人、中年人为主,这也在一方面导致了情感主播、“养生专家”对老年群体的集体“围猎”。

马旗戟说,不管是“养生专家”还是情感主播,他们做短视频、直播时所用的剧本,不管剧情如何,都很能戳中老年人的情感需求。“老年人在这样的‘心理按摩’下,不自觉地就会把钱掏出来了。有些情感主播、‘养生专家’卖的货,也不一定都是假的,只不过他们更能揣摩老年人的心理。”

那么,这些沉迷情感主播、“养生专家”的老年人,都有哪些共同画像?

“情感空虚、内心孤独,是这些老年人的普遍特征。”国家二级咨询师、高级婚姻家庭咨询师、壹心理咨询师高阶训练营督导师董娅婷说,很多来她这里做心理咨询的老年人,都是被子女带过来的。“有些子女和我抱怨,自己爸妈也不是完全没文化,为什么对网上的情感主播、‘养生专家’一点没有辨别能力呢?”

对此,董娅婷举了一个直观的例子,“比如60多岁还在工作的清洁工大爷、大妈,被骗的概率一定特别低。”在她看来,很多沉迷情感主播、“养生专家”的老年人,和社会接触的程度很低,很多是家庭主妇,或者是退休后不适应退休生活的普通职员。

情感直播戳中的,正是老年人情感空虚的软肋。复旦大学一项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超过1/4感到内心孤独,其中女性格外严重。帕金森病的几个重要因素,帕金森的主要发作原因是哪些

“他们的子女普遍都很忙,和他们的交流很少。可能子女觉得给老人的生活费很高,但是老人会觉得,自己就是一台帮子女带孩子、做家务的‘机器’。”

而在情感主播那里,老年人不被子女认真倾听、理解的情感诉求,有了宣泄的渠道。

除了情感主播通过设计各种剧情为老年人提供情绪价值、“心理按摩”外,短视频上的“养生专家”则切中了老年人对死亡有焦虑的心理。

现在,各大平台均有算法辅助分发信息,一旦阅读、订阅或显示出对此类信息有兴趣,类似信息会接踵而至。而老年人长期身处这种被孵化出来的“养生专家”建造的“信息茧房”,个人生活会渐渐定式化,自然会逐渐失去接触不同领域信息的机会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