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可能就会有朋友问到,那么诸葛亮为什么当时不听取魏延的计策"子午谷奇谋",在当时,蜀国对于伐魏的战略有两个方向,第一种就是诸葛亮主张的兵出祁山,取拢右,也就是当时的雍州和凉州;第二种也就是魏延的计策,用奇兵偷袭的方式发兵子午道,夺取长安,取关中等地。那么诸葛亮为什么没有采纳魏延的计策呢,这里可能会有小伙伴会说,诸葛亮要是采取魏延的计策,可能历史就会改写,那么对于这种说法我们从以下几点来分析一下:
第一点蜀国国力,大家都知道,蜀国当时处于西南地区,当时的蜀国人口是非常稀少的,可以这么说那是死一个少一个,没有兵将来补充,而诸葛亮也是深知这一点,加上生性谨慎,诸葛亮会尽量减少部队的伤亡,就连毛主席也曾经说过"得地失人,人地皆失;得人失地,人地皆得",这也就是说只有人在,那什么东西都会有希望,这里可能会有人说,你怎么知道蜀国人口稀少的,历史记载中说道,刘禅当时在投降曹军的时候,蜀国大约有一百二十万人,其中蜀军约十八万左右,而且我们所说的一百二十万人口中还包括有老弱病残,这些没有劳动力的人,如果去除这些人员,那么要供养这十八万军队对于蜀国民众来说压力是很大的,而在这十八万军队中除去要镇守的军队外,能够北伐的军队也就不到十万人,说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一名士兵对于蜀国的重要性。
而且如果要夺取长安,你一定要派兵镇守吧,对于曹军来说长安属于西部防御的重要关口,一定会派主力重兵来夺回,而关中地区属于平原地带,没有任何的地利环境占据优势来防守,而等到曹军大兵压境,蜀军也只能撤退,而且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粮草问题,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将粮草运往长安可谓是危机重重,而一旦曹军切断蜀军的粮草道路,那么蜀军也就会不战而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