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丑中了曹操的计谋,军心溃散,士兵已经四处流散。所有人都以为文丑已经无力对战了,即使会仍旧殊死对抗,战斗力也一定大不如前。徐晃和张辽选择在此时奋勇前进,也一定是看准了这个时机。结局又是不尽他们之意,不但没有打败文丑,反而还输得很难看,最终功名也还是归了关羽。所以,并不是徐晃有多么厉害,而是他善于寻找时机!
最后的一点原因,个人觉得应该从徐晃自身的品质中找到答案。
他一生爱国,以前效力于杨奉,舍命保护汉献帝。而此时他效力于曹操,曹操又正是现在的汉丞相,颜良与文丑都是地方军阀袁绍的手下大将。为了自己的国家他拼命进行殊死搏斗,也是情理之中的。即使此时的颜良与文丑处于巅峰时期,或许他也明白,自己即使出战也不一定可以打败这两个人,但是为了自己的国家他愿意一试。凭借着自己的一腔爱国热情以及誓死为国家效力的忠诚,独战颜良与文丑,也正是他身上爱国忠诚品质的完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