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之:北溪二号——一个不只关乎能源的故事(8)

2021-07-28 09:00     观察者网

·5月,美方宣布放弃对北溪二号的制裁。

·6月,拜登对欧洲进行“峰会之旅”,在部分问题上,表面统一了对华政策口径。

·7月,默克尔应邀访美,对外称其为“告别之旅”,实际上却是为了解决包括北溪二号在内的棘手问题。之后不久,两国就如何解决争议达成协议。

·8月,拜登必须向国会通报他在北溪二号问题上的最终立场。

拜登的算盘是:我上任时,北溪二号已经完成90%,木已成舟,回天无力,坚持制裁只会损害与盟友的关系,得不偿失,还不如死马当活马医,为美国争取到可以从长计议的时间。

他对默克尔采取的策略是“以妥协换妥协”,即,我答应放弃制裁,你也做出一些让步,譬如在德国段给管道设置“闸门”以备制裁时用,保证不让能源成为莫斯科的武器,最好还能在对华立场上与我保持一致。

拜登固然是老道的,但默克尔似乎更胜一筹。

一般情况下,即将离任的政府首脑会回避在重大问题上做出决断,以免给下届领导带来“被动”。但在北溪二号问题上,德方内部似乎达成了让默克尔出面处理的“默契”。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1)即将离任的她无需过多考虑对未来产生的影响,反而可以放手一搏,为德国争取最大利益;2)谈成能给德国带来现实好处,谈崩了最多也只是她个人政治生涯的一个 “遗憾”,无关未来的德国政府,无损未来的德美关系。

从这个角度看,德美达成协议可以说是默克尔的一次“完胜”:她既没有在北溪二号问题上做出实质性让步(对乌克兰的承诺“老调重弹”,答应的投入更多是一种投资),也没有在对华问题上放弃既有的立场。

当然,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说德美协议有赢家的话,那么,这个赢家既非默克尔,更非拜登,而是俄罗斯总统普京。

因为协议达成后,北溪二号终于可以很快收尾。竣工后,1)它不仅可能给俄罗斯带来可观的收入,而且还将大幅增加莫斯科在对欧关系中的政治分量。2)今后,普京或许还会给基辅一定的经济好处,以满足其“不是过境国的过境国”地位,但在地缘政治决策中,乌克兰不再成为莫斯科不得不顾及的一个因素。3)海底和地下的天然气传输管道好比人身体内密布的血管,让俄罗斯的能源力量四通八达。普京稳当“收租婆”,对欧美今后可能的制裁更可以“一笑了之”了。

还有人说:普京之外,均为输家。

支撑这一观点的是以下判断:东欧国家在莫斯科面前更加“疲软”,乌克兰、波兰等国手中可以打的牌更少;拜登总统在默克尔面前没有占到便宜,必将受到国会中反对党以及本党内议员的诟病;默克尔在外交上虽然赢了这一回合,也为本国的能源利益获取了不少实惠,但长远看却在美国和欧洲的邻国盟友中丢了“信任”分,德国展露出来的特立独行,会让人联想到历史上后果严重的“德国特殊道路”。

如前所说,作为主要的经济“拳头”项目和重要的战略布局,当年的苏联和今日之俄罗斯在能源输出方面遵循着一脉相承的策略。

结语

前面,我们分析了德美协议在地缘政治和经济效益层面可能产生的影响,但是,从环保角度看,北溪交易也不一定就是“福音”。

鉴于该项目耗资巨大,俄罗斯将不遗余力地尽量多地向欧盟出售天然气,不然很难收回成本并带来预期的盈利。这反过来又可能影响到欧盟实现其制定的“气候目标”,因为达标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在中期内大量压缩包括天然气在内的化石能源消费。

如今,随着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地自然灾害频仍,各政府和政党都将环保当作未来施政最重要的一个目标。现在的“窘境”是:如果要让北溪项目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欧盟的环保目标就可能难以实现;如果要实现欧盟的环保目标,北溪项目将成为一个投资上难以大量盈利的工程。但愿“北溪”到头来不要一场空,成为没有任何赢家的项目。

从这个角度看,北溪二号最终的成与败,还真无法用德美日前达成协议来衡量。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