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梦华录》共收录了100多家店铺,其中酒楼与各种餐饮店占了超过半数,可见宋代汴京餐饮业之发达。且京中各家餐馆依等级可以再细分为:"正店"、"脚店"与"分荣"。正店即是大酒楼,多为有身分地位的人提供消费,还能够自行酿酒与卖酒,但没有外卖服务。脚店为中上等级的餐厅,虽有外卖服务,但要达到一定金额店家才愿意外送。分荣则相当于今日的小吃店,不仅有外送服务,还随传随到,更有专门经营外卖的分荣出现。
古代没有手机,因此宋人点外卖有三种方式,一是家丁采买,由家丁前往饭馆、酒楼点菜后,由专人送至家中再付钱,相当于今日的货到付款的模式。二是约定送餐,与店家签下长期的外卖合同,店家定期定时将美食送至客户家中。第三种是上门兜售,因为宋代城市经济发达,城市内娱乐场所林立,也聚集不少民众,此时店家就会将事先准备好的餐点带至现场叫卖。
虽然宋朝的外卖员只能依靠双腿奔走于大街小巷,但当时已有饭菜的保温技术。不同于现代使用一次性饭盒与塑料袋等作为外卖餐盒,宋代盛装外卖的容器相当环保又精致,乃是用温盘盛装餐点,温盘又称为暖盘。用来保温食物的器皿,有上下两层,中间有空隙,只要在使用前向中间夹层倒入热水,就能达到保温的效果。再将装有餐点的温盘,放入便于携带行走的长形抬盒-食盒,就是宋朝外卖员的标准配备。
除此之外,宋代的外卖餐点相当丰富,据文人吴自牧所著《梦梁录.面食店》中,收录了宋朝外卖清单:"又有专卖家常饭食,如撺肉羹、蹄子清羹、鱼辣羹、鸡羹、耍鱼辣羹、猪大骨清羹、杂合羹、兼卖蝴蝶面、煎肉、大熬虾等蝴蝶面、煎肝、冻鱼、冻鲞、冻肉、煎鸭子、煎鲚鱼、醋鲞等下饭",还有众多甜品凉饮也提供外送,如冰雪冷元子、水晶角儿、冰雪甘草汤、荔枝膏等,与今日相比,宋朝的外卖清单是不是同样丰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