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期间,士人间已经有类似今日的餐点外带服务"立办"、据唐代文人李肇所著《国史补记》载:"德宗非时召吴凑为京兆尹,便令赴上。凑疾驱诸客至府,已列筵毕。或问曰:'何速?'吏对曰:'两市日有礼席,举铛釜而取之,故三五百人之馔,常可立办也'"。虽然时间紧迫,但吴凑依然在客人到来前备好酒席,这也显示唐代的士人阶层已有带着锅碗瓢盆去酒楼,把预先订好的饭菜外带回家的习惯了。
由于坊市分离制在宋朝时逐渐被打破,从此城市开始有不一样的面貌。在商品经济的需求下,产生了坊市合一的新兴城市格局,住宅区与商业区混合的形式,再无营业时间与场地的限制,任何地方都可开设店铺,也造就了宋朝丰富的饮食文化。
城市庶民美食文化兴起,街头上的小吃连皇帝都非常热爱。根据宋代文人周密的著作《癸辛杂识别集.德寿买市》载:"隆兴间,德寿宫与六宫并于中瓦相对,令修内司染坊,设着位观,孝宗冬月正月孟享回,且就看灯买市。帘前堆垛见钱数万贯,宣押市食歌叫直一贯者,犒之二贯。时尚有京师流寓经纪人,如李婆婆鱼羹、南瓦张家圆子之类"。这说的是宋孝宗曾于隆兴年间的一次灯节中,点了外卖"李婆婆鱼羹"、"南瓦张家圆子",还给了不少小费。
连皇上都爱点外卖,民众当然也跟风流行,据《东京梦华录》载:"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菜",代表宋代居住在汴京的小康家庭,已经习惯购买外食懒得下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