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的天心阁长什么样?(3)

2025-05-01 07:02  360kuai

天心阁向西正对岳麓山禹王峰,湘江东西这两个制高点之间,形成一条通透的视觉走廊,加之地势高峻,"地脉隆起",立于上,可西瞰湘流、平瞻岳麓,东俯浏江、远眺罗霄,一时有"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之感。天心阁自然成为老长沙城人的登高临望之处。而此阁又修建于何时呢?

长沙文史专家陈先枢在整理前人的资料时发现,有关天心阁的最早记载是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善化县(明清两朝长沙、善化两县同城分治)知县唐源在《分地方申详》中阐述善化县在长沙城辖地范围时的一段话:"善化所辖城内之地,止一铺、二铺、三铺,不过自县治北抵织机巷,南抵天星阁,东抵王府稻田,西抵王府大街而已。"

可见,天心阁早在明万历以前就存在了。而天心阁城墙与阁楼的修建应该是同步进行的,因为城墙乃是阁楼的基础,城、阁实为一体性建筑。据历史资料和城建勘测资料,天心阁段古城墙的基础远比其他地段乃至城门处的基础深厚和坚固。此段城墙为内外双层,内外墙之间还建有大规模的双瓮城,没有坚固的基础是不可能的。明初修筑长沙城墙时,东南角上并未设计城门和城楼,加深和加固该段城墙之基础,只能是为了在城墙上修建阁楼之需要。按此推断,天心阁的历史极有可能已有600多年了。

1928年重新修缮的天心阁主阁剖面结构图。特约制图/高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