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三品官就能当宰相,县令只是八九品官?史料跟民间传说正相反

2021-10-10 13:59  360kuai

最近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都认为唐朝官员品级极低:三品官就能当宰相,八九品就能当县令。这可能是受了"开府仪同三司"和"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两个词的影响,并进而推算出唐朝三品官可以当宰相,县令也就是个八九品官。

我们看唐朝正史和相关墓志铭就会发现史料跟民间传说正相反:事实上唐朝县令最低为七品,甚至正五品乃至从二品的县令也有,这一点新旧两唐书、《唐会要》和秦琼的孙子秦佾都可以作证:唐朝官员品级之高超乎人们想象,一品宰相很常见,二品县令也真的可以有。

为了让读者诸君印象深刻,咱们先按照《唐会要·卷一·帝号上》的记载,看看唐高祖李渊执政期间的宰相都有谁:"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讳渊……年号一,尽武德九年。宰相十六人:秦王(李世民)、裴寂、刘文静、萧瑀、窦威、窦抗、陈叔达、杨恭仁、封德彝、裴矩、高士廉、齐王元吉、宇文士及、长孙无忌、杜如晦、房元(玄)龄。"

《唐会要》记载的李渊朝十六位宰相,名字并不叫宰相,而是职权相当于宰相。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主官,都有资格被称为宰相。比如裴寂的正式官职是尚书左仆射(自李世民之后,唐朝不设尚书令和天策上将),刘文静有资格被称为宰相时候的官职是"纳言",也就是门下省的主官"侍中(隋曰纳言,又名侍内。武德为纳言,又改为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