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做了皇帝后,是如何劝退功臣的?为何能做到相安无事?

2023-01-03 06:59  360kuai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开国功臣被杀的案例。其中以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最广为后人诟病。每当人们谈及此事,便会遗憾地说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而与他们相比,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却受到了一致好评。其实除了赵匡胤之外,有位皇帝对待功臣也很好,此人便是光武帝刘秀。那刘秀又是如何处理功臣问题的呢?听小编给大家慢慢道来。

建武十三年,随着大司马吴汉平定蜀地,东汉的统一大业终于宣告完成。然而,一个新的问题又摆在了刘秀面前:如何处置这帮功臣?关于这个问题,早在两百多年前,刘秀的老祖宗刘邦就给出了答案,那就是杀了!但刘秀与刘邦却不是一类人,他不愿做那薄情寡义之人。那又该如何处理,才能不让这帮老部下威胁自己的统治呢?

刘秀很快便想出了办法,即"高秩厚礼,允荅元功"。在吴汉征蜀归来后,刘秀大宴群臣,并对功臣大加封赏。光此次受封的功臣就有365人之多,如邓禹为高密侯,食邑四县。李通为固始侯,食邑六县。贾复为胶东侯,食邑六县。博士丁恭对此提出异议,说:"以往分封功臣,封地不过百里,这样才能形成强干弱枝的局面。陛下如今封功臣四县,不合礼制。"而刘秀则反驳道:"古往今来,都是因君主无道亡国,还没听说过封功臣导致亡国的,你就不用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