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可能是一个滑稽,东汉蔡伦发明的纸,却跑到了战国时期?(2)

2021-07-13 17:00     360kuai

而这个纸在发明之前,古人又怎么会说"纸"呢?所以纸上谈兵根本不可能出现在战国时期,所以由恐是后人归纳。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西汉以前都是都竹简为书,再者从这个"纸"来看就可以知道,绞丝旁从糸,糸就是细丝之意,也就是说,"纸"的原意是丝织品制造的书写载体。古代缫丝时,总会在热水锅底下剩余一部分短丝头,这些短丝头均匀地平铺在苫排上,晒干之后就是纸,而这种"纸"是伴随着养蚕缫丝织造业的,但蚕丝在那时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享用得起,多少人因为没有蚕丝被子而被冻死也是少见多怪,自然纸也是极其稀有。

故而在长平之战中,赵括就背上了骂名,继而衍生了一个典故"读父书",但这个"纸上谈兵",暂时还没有被议论出来,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赵括读书跟赵括谈兵都成了固定词组,意义很明确,于是赵括就成了一个代名词一样,甚至是一种语法,后人论及他的时候,总会后面跟着几种语句,比如"死读书"、"读死书",但和纸没有任何关系。

直到蔡伦发明出了字,于是把书换成了纸,于是新的"赵括"语法就出来了,原来是赵括读死书,后来就是赵括纸上读死书,最后赵括被踢出去了,就形成了纸上读死书,继而衍变成了"纸上讲故事"到"纸上谈兵"。

后面随着人们对这个意义的不断精进,什么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等等之类的,把一种学术领域的探索沿用到了军事领域,这才把这个"纸上谈兵"这一词语发扬光大。其实说实在话,赵括也是挺冤枉的,明明和"纸上谈兵"没有什么联系,结果被后人举例举成了一个成语典故,你们自己说,他冤不冤?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