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匈奴西迁的踪迹 ——试论匈人、匈奴同族说(4)

2022-09-30 05:59     360kuai

《北史·西域传》有云:"粟特国,在葱岭之西,古之奄蔡,一名温那沙。居于大泽,在康居西北,去代一万六千里。先是,匈奴杀其王而有其国,至王忽倪,已三世矣……及魏克姑臧,悉见虏。文成初,粟特王遣使请赎之,诏听焉。自后无使朝献。"[4]3221这段文字是汉以后罕见有关西去匈奴动态的记载。说明了在北魏时期,西迁的匈奴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攻占了粟特国,建立政权。那么粟特究竟位于何方?匈奴又是在什么时间迁居于此的呢?

1.粟特(奄蔡)国的地理位置 学界有关《北史》所云粟特国位置的考证存在着较大分歧,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德国学者夏德认为,《北史》所云"大泽"应当指的是黑海。这来源于他对中国史料中代、康居和粟特间的距离,及其地势地貌的比对;我国学者齐思和将康居定位于阿姆河流域,并以此为中心结合史书中所载粟特和康居距离汉地"代"的距离,得出粟特位于咸海之滨的说法。肖之兴则认为,《北史》所说粟特国似为奄蔡之误。粟特国当在泽拉夫善河流域,即古代文献中出现过的索格迪亚纳(莫任南先生同意粟特位于索格迪亚纳,但此粟特不等于奄蔡,《北史·西域传》中的粟特不同于肖文所指,当为奄蔡之别名,有其另外的起源。[13]);另外,莫任南先生在结合以上观点的基础上,就魏之粟特国所在做了详尽的考证。他认为,《北史》所载粟特国(奄蔡)当位于今天里海北岸。

首先,奄蔡国位于索格迪亚纳的说法已为学界证伪。在此不另做讨论。我们所要讨论的是奄蔡国有没有位于黑海沿岸的可能。根据《北史·西域传》记载:"者舌国,故康居国,在破落那西北,去代一万五千四百五十里。" [4]3225破落那国即原来的大宛:"在疏勒(位于新疆)西北,去代万四千四百五十里。" [4]3221大宛国都贵山城位于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纳曼干附近的卡桑赛。这一地区位于费尔干纳盆地北部,锡尔河上游。者舌国位于康居故地在大宛西北,当位于锡尔河下游(锡尔河为西北东南走向),此间相距一千里左右。因此,《北史》所载康居故地当为卑阗城,地处锡尔河下游北岸。而粟特(奄蔡)又在康居西北一千里,由此推论当在咸海北部或再往西北的地区。《汉书·西域传》对奄蔡有如下描述:"其康居西北可两千里,有奄蔡国,临大泽无涯,盖北海云。"[12]3893与此同时,中国史料对于罗马帝国的记载是:"大秦国…去代三万九千五百里。"[4]3227根据《北史》所说,康居故地也就是汉代的康居(卑阗城)当距离代(代国,中心:山西大同)15450(汉)里,将大秦距离代(山西大同)的距离减去此数,便可以得到汉代康居至西方罗马世界的距离了。这一距离约24050里。奄蔡离康居约两千里,故其到大秦的距离当在22050里左右。这显然超过了奄蔡到汉代国的距离(17450里)。与今天黑海的地理位置存在很大的出入。因为黑海地区到罗马的距离不可能超过其到中国西北的距离。因此奄蔡国当在罗马和中国之间的中亚地区。由于奄蔡在汉代及北魏时期所记载的位置存在出入,所以中亚的两个较大的内陆湖区都有可能位于奄蔡国附近。

实际上,奄蔡人在3世纪以后的活动范围还应进一步缩小。根据前苏联古米廖夫的考证,欧亚草原在公元3世纪时存在着干旱加剧的情况.自公元2世纪中叶开始,大西洋气旋北移,使得森林草原分界线向北变迁。里海北岸的乌拉尔地带此时成为了极适合游牧民生存的草原区。气旋带的北移,加剧了中亚地区的干旱情况[14]。 到了3世纪,里海、咸海水位下降严重,沙漠带扩大,使得生活在这些地区的奄蔡和康居游牧民不得不迁移牧场。根据之前的定位,奄蔡当位于咸海西北至里海之间。干旱的加剧可能使得奄蔡人放弃了位于咸海附近的牧场,迁向欧亚交界处水草丰美的乌拉尔地带。因此,公元3世纪以后,奄蔡中心应当位于里海北岸因气候异变出现的草原区。

2.匈奴何时迁居奄蔡(粟特) 从《北史》记载中的时间来看,文成即北魏文成帝拓跋濬,文成初当指兴安年间也就是公元452年以后。虽然《北史》成书于唐高中时期,其有关匈奴攻占奄蔡国的记载难以考据具体的时间,但忽倪王无疑是北魏时期在位的匈奴王,按照文中记述的先后,至王忽倪已三世所描述的时间当在文成初年的朝贡之前。仅以最宽泛的时间推算,历三世相当于90余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匈奴大约于公元362年前后攻占了奄蔡国。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