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五位牛气冲天的王爷,距离帝位仅一步之遥,可惜了(2)

2025-01-06 15:22  360kuai

第三位、胤礽。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之战,甚是精彩,人尽皆知,最后胤禛捡了个便宜,成功逆袭,是为雍正帝。其实,康熙最中意的接班人是二阿哥胤礽,而不是名起初不见经传的四阿哥胤禛。胤礽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被明确册封的皇太子,因其母亲是宠妃且难产而亡,所以他受尽了康熙的宠爱。1675年,仅两岁的他便被册封位太子;1678年,他患上天花,康熙将军国大事尽数交给内阁,专心陪他养病,直到痊愈。1680年,康熙让其出阁读书,学习儒家经典,以此表明其特殊性。康熙三次征讨准格尔期间,均令胤礽监国。所有这一切均表明,胤礽必定是下一代帝王。但是,正是由于康熙的过度溺爱,导致其性格严重分裂,太子开始结党营私,目无王法,甚至有弑君的念头。为此,康熙两次将其废立,终于无缘帝位。

第四位、胤禩。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掉储君之位后,各位皇子开始对太子之位欲欲跃试,并勾结朝中大臣,以为后盾。其中最具实力的便是八阿哥胤禩,他不但深受康熙恩宠,而且内阁大臣几乎全部站在自己这边,胜利指日可待。但是,胤禩不会韬光养晦,其咄咄逼人的行事作风,以及显露无疑的夺嫡之念让胜利女神不再眷恋。胤禩先是请张明德面相,以证明自己有真龙天子之相,事发后,康熙对其深恶痛绝,使其形象大大受损。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佟国维、马齐等朝中重臣一致上奏请求册封胤禩为太子,康熙大感意外!最致命的是,太子胤礽再次被废后,胤禩居然建议康熙杀掉太子,而且还是授权自己动手。此等手足相残之事,令康熙十分愤怒,并对其严加斥责。可以说,胤禩无缘帝位,纯粹是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