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党领袖降清后忠心耿耿,建议恢复汉人衣冠,顺治:从宽判他绞刑(3)

2021-10-05 07:19     360kuai

但是,陈名夏一案却绝非他因言致死这么简单,背后的原因还是党争。

关于大明灭亡的原因,"明亡于党争"是重要的一条。许多人认为清朝没有党争,事实上牵涉到政治的地方从不缺少党争,只是清朝没明朝那么明显罢了。

陈名夏案也牵涉到党争,它算是个历史遗留问题,也就是晚明的南北之争。

明末东林党是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朋党,复社也是如此,它成立的地点就是苏州尹山。清朝从辽东入关,它在关外就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势力,被称为"北人",与入关后大批投效的南方士大夫形成的"南人"政治力量相对。

陈名夏凭其威望,是南方汉族官员的首领。

"南人"与"北人"都是朋党,大家相互报团取暖,"南北各亲其亲,各友其友",一直明争暗斗不断。

"明亡于党争",清朝皇帝是看得很清楚的,党争无法完全避免,但要是过了头,皇帝就要杀一儆百,以免出现明朝朋党之争影响到国家政治的局面。

陈名夏就是个代表,此人"好为名高"、"性锐虑疏"、恃才凌人,四面树敌,是北人的眼中钉,有他做领袖,南北官员矛盾得不到缓解,只会日益激化。

福临确实很欣赏陈名夏的才华,但在政治面前,才华只能让位。

出面弹劾陈名夏的宁完我和刘正宗,正是辽东旧人,他们代表北方籍汉官和汉军旗的军官,弹劾的奏疏里,"留发复衣冠,天下即太平"只是幌子,陈名夏被杀真正的罪名是勾结朋党,擅权乱政。

这不方便直接说出来,但大家都心知肚明。

福临处死陈名夏,真正目的是借他的人头,杀一儆百。以此警告大家:凡是朋党勾结、希图擅权专政的满汉贵族与大臣都在儆戒之列。

效果很不错,此后党争趋于平静,虽然大臣们还是免不了结党,但谁也不敢再公开把矛盾闹大。

不过,福临毕竟赏识陈名夏的学问,当年冬天在南海子又向"北党"冯铨夸赞起陈名夏,说:"陈名夏多读书,问古今事了了。即所未见书能举其名。"冯铨回答说:"陈名夏于举业似所长。余亦易见。"福临沉默了一会儿,说:"陈名夏终好。"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