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文件,国际月球科研站项目开放了八个合作方向,包括月球探索与利用的战略发展协调;联合论证国际月球科研站的科学及工程目标;共同发展规制双方乃至参与合作第三方的法律文件;研究运载和探测器等空间技术发展领域现存标准等内容。
而根据目前国际月球科研站的总体架构、功能和路线图,国际伙伴可选择五种形势参与合作,包括空间任务级合作、空间系统级合作、分系统合作以、设备级合作以及地面段及应用级合作。
其中,在A类空间任务级合作中,国际伙伴将系统参与月球站总体架构、科学目标及路线图的论证,还将参与至少两个独立空间任务的任务协调,譬如中国嫦娥七号任务以及俄罗斯月球26号任务的协调。而在B类空间系统级合作中,参与方能够与中国或俄罗斯在至少一个或多个空间系统开展合作,比如参与中方牵头的嫦娥四号、六号、七号或八号项目。
为何要实施国际月球科研站项目?
随着探索的推进,月球在科学研究方面展现了巨大的潜力。而对月球的高效研究和利用,离不开其他国家、国际组织及国际合作伙伴的参与。
在中俄两国政府4月共同发布《中国国家航天局和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联合声明》后,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4月曾表示,中方愿同俄方及其他感兴趣的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伙伴一道,共同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为人类航天科技发展和经济社会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根据《指南》中的定义,国际月球科研站是指通过吸引可能的国际伙伴共同参与、在月球表面和/或月球轨道上建设的可进行月球自身探索和利用、月基观测、基础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等多学科多目标科研活动的长期自主运行、远景有人参与的综合性科学实验设施。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月球科研站并非由单一设施构成,其顶层设计包含了地月运输设施、月球表面长期支持设施、月球运输和运行设施、科学设施、地面支持和应用设施等部分。其中,地月运输设施将能够支持地月间往返转移、绕月、月面软着陆、月面上升以及返回地球。
这一项目瞄准了八大科学目标,其中包括:月球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月球物理与内部结构、月球化学(物质成分与年代学)、地月空间环境、月基天文观测、月基对地观测、月基生物医学实验以及月球资源原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