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仁宗的泱泱大度,又何来包拯、苏澈的千古盛名?(4)

2025-04-21 14:42  360kuai

四川一个士子献诗给成都太守:"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这不是明目张胆煽动造反么?成都太守将他缚送京城,仁宗却道:"这老秀才是急于要做官却始终当不上,这才写诗泄泄愤而已,怎能治罪呢?不如干脆给他个官做做,说不定因为感激,他会做得很好。"就授其为司户参军。

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告诫子孙"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连坐支属",奠定了大宋朝厚待知识分子、宽恕异己人士的基础。仁宗一朝,将这一理念推行到令人称羡的高度。

宋夏战争之初,西夏联辽攻宋,但满腹小算盘的辽国把军队开到宋辽边境,意欲先敲诈一笔。与此同时,半自治的广西壮族人民不堪交趾国的压迫,希望归顺宋朝以图大宋的庇护。

这本是好事,但此时答应,无异于宣布同交趾为敌。若换成国人所膜拜的秦皇汉武,那肯定就是西夏、辽、交趾三线开战,先打他娘再说。

宋仁宗不敢冒险。他第一时间派富弼去和大辽谈判,自愿被敲诈。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是,大辽被争取到自己这边,辽主甚至御驾亲征帮助宋朝攻打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