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的气消得快,来得更快。第二年,在莫登庸表达出求和意愿后,嘉靖派一位侍郎出使安南,谁知侍郎回来后竟带来了莫朝的N个要求。大明朝如果答应,尊严何在,天威何存?深感被莫登庸耍了的嘉靖于当年七月,第三次派毛伯温出师安南,让他务必要扫灭丑类。这次嘉靖不仅给了毛伯温三品以下可先斩后奏的特权,更是在送行仪式上赋诗一首以壮行色。
毛伯温在仔细估量了嘉靖那坚定的眼神后,觉得这次不出发不行了,但为了防止嘉靖再改主意,他又能拖则拖。到广西后,他从两广、福建、湖北土官(独霸一方能世袭的官员)处征发士兵,等到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士兵集结完毕,时间已至深秋,耗得花儿都谢了。他还在岭南第一名臣的建议下,打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大旗,将驻地附近的反叛土司(少数民族官名)陆续歼灭一空,当然这又需要大把时间。
好容易进入到对安南的实战阶段,毛伯温又祭出了文攻的法宝。他到处张榜,许诺只要安南人民奋起反抗莫登庸,就能得到裂土封王的待遇;将莫登庸父子打包来献者,更会得到意想不到的重奖。随军文工团则加班加点用土话"晓谕蛮民",很快莫登庸就知道了自己脑袋的不菲价值。他不是傻瓜,明白大明是个庞大的对手,还是少招惹为妙。于是,在明军上下蓄力到99.9%时,得到了一个令人意外的消息--莫登庸投降了!
毛伯温丝毫没为无用武之地而生气,他马上接受了莫登庸的乞降,更是大笔一挥将钦州的大块土地送给了安南。嘉靖也总算顺了气,大明终于成了安南名义上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