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枫:美国究竟给了以色列多少援助(6)

2021-06-08 08:30  观察者网

拉斐尔的“铁穹”系统的射程在4-70公里,主要用于拦截近程的火箭弹。雷达和火控系统会无视落在空地的无害火箭弹,节约弹药,也有利于有效应对饱和攻击。“铁穹”系统属于可移动部署。也就是说,可以根据需要转移阵地,但需要在新阵地上架设系统完毕后才能战斗,不具备在机动中发射的能力。以色列已有10个“铁穹”营,每个营能保卫约160平方公里的地区。

“铁穹”系统在2011年形成战斗力,以后不断改进、升级。“铁穹”首次投入实战是在2012年12月“云柱行动”以军在加沙与哈马斯战斗期间。在2012-14年期间,“铁穹”多次投入实战,据报道有效率达到90%以上。这次加沙冲突期间,以色列方面声称拦截有效率达95%。

在加沙冲突中,“铁穹”系统大出风头(资料图)

尽管“铁穹”的研发、制造和部署都是美国出资的,“铁穹”的技术是以色列独立研制的,美国技术在部件和子系统层次,整体知识产权属于以色列。2014年,美国要求以色列分享技术,雷西恩成为合作伙伴并负责在美国的制造,美国陆军也决定订购“铁穹”系统,用作野战部队的C-RAM系统。

不过在耗资3.73亿美元采购两套“铁穹”之后,没有继续采购。据说以色列拒绝分享软件代码,而美国陆军希望得到软件代码,以便将“铁穹”与美国的导弹防御(“爱国者PAC3”、“萨德”)体系整合起来。

这是F-35的电子系统同样的问题,只是美国和以色列的角色对换了。“铁穹”使用的“塔米尔”拦截弹有70%由雷西恩制造,最后总装在以色列进行。以色列保留制造雷西恩部件的能力,必要时生产线可重启。

2019年12月,以色列出口了8台“铁穹”的EL/M-2084雷达给捷克,以色列已经将相关雷达的不同变型出口到加拿大、新加坡、芬兰和印度。

“大卫投石索”(又称“魔杖”)的研发是在2008年启动的,用于拦截射程为40-300公里的远程火箭弹和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这是拉斐尔和雷西恩联合研制的,使用雷西恩的拦截弹。2017年达到实战水平,据称两套系统就可以覆盖整个以色列,估计不包括内格夫沙漠,那里反正也人烟稀少。美国和以色列在2018年签订“大卫投石索”的联合生产协议,主要是拦截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