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常务会议连续两次"点名",五部委联合约谈……最近,大宗商品的价格问题成了国内各方关注的焦点。潮起潮落,大宗商品又玩了一次"过山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大宗商品正在经历"狂野的5月"--涨时疾如风,跌时迅如电。今年以来,以螺纹钢、铁矿石、动力煤为代表的"黑色系"带队,除了贵金属外,工业金属、能源石化、农产品"涨声"一片,国内国外、期货现货,遍地"见红"。部分品种价格更是在5月份前期突然拉高,不断刷新历史纪录。
然而,5月12日之后,大宗商品快速"红翻绿"。用"我的钢铁"资讯总监徐向春的话说,"怎么涨上去的,又怎么跌回来了。"
从低点"起飞",从高点"下坠",如此"过山车"行情让市场各方"心跳加速"。刘开雄制
大宗商品价格在今年大幅上涨,成因复杂。这既有供需恢复速度不匹配带来的错配因素,也有全球流动性泛滥引发的金融效应,也包含着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引发的涨价预期。
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认为,大宗商品市场与经济基本面密切相关,基于供需矛盾和经济复苏预期,在流动性宽裕的刺激下,肯定有资金会伺机进入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短期内大起大落与资金炒作有关系。"他说。
正如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金贤东所言,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有利于提升上游原材料企业盈利能力、降低债务风险,但也会导致中下游制造业经营成本上升,影响行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