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方在赛事的保障和施救方面是否有漏洞?
在组织这样强度和环境的赛事时,除了对天气要尽量完整的预报之外,在赛事保障和支援上也应有严格的要求。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赛事的地形,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张图,就是本次山地马拉松的赛事路线图。根据新闻报道,出事的线路位于20公里到31公里之间,也就是图中第二打卡点(24公里)之前到第三打卡点(32.5公里)附近,这两个打卡点间相隔8公里,全部是爬坡路段,石头与砂土混合的路况,很多地方都非常陡峭。官网显示比赛赛道的总体海拔区间在1500m到2300m,累计爬升约3000m 。
此外,组织这样的比赛,在装备方面应该按照最低自然条件、最差环境气候做保障。我们在赛事的官网上看到组委会要求参赛者的强制携带物品包括了:号码布、计时芯片、电子轨迹、GPS跟踪器、照明设备(头灯)、水具、救生毯、口哨、手机。除了救生毯并没有抵御极端天气的装备要求。而赛事的建议装备中才看到了风衣、冲锋衣和保暖内衣,但这并不作为强制要求,所以很多选手当时并没有准备应对恶劣天气的装备,安全措施没有做足,我们继续来听马拉松赛参赛人员罗静的讲述。
罗静:在来之前,我们听说这边的天气是以热闻名,所以很多人都是为预防中暑进行准备。来了之后,听说第二天会降温,我就比较关注天气预报多准备了一些防寒的衣物,但多少还是被当地人的经验误导。到起跑的时间时,天气已经非常不好了,风很大,但是衣服已经在提前一天的时候放到了换装点,很多人没办再穿衣服。
专家解读: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赛 21名参赛人员遇难
那么,要组织一场这个级别的越野马拉松赛事,作为组织方应该更多考虑到哪些方面的保障和支援机制呢?我们来听听温州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易剑东的分析。
温州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 易剑东:极端的恶劣天气不是我们可以把控的,但是全面预防、专业的预警,以及精心的防护,还有对赛事本身的敬畏之心,对选手生命健康的关注都是必不可少的。此外要提示参赛者的是,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自己的水平、装备物资的准备,不能只为了轻便,为了好成绩而忽略对安全的维护,也是不可取的。
健康和安全既是马拉松的起点 也应是终点
对于任何一项运动而言,健康和安全既是起点,也应是终点。这一场比赛造成了21人遇难,究竟是极端天气的原因?还是组织方的失职?即便是极端的天气不可控,但全方位无死角的安全措施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