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5月22日这次马拉松越野比赛是当地举办的第四届赛事,一场已经有了三届举办经验的地方赛事,为什么会在第四届发生如此重大的人员安全事故呢?通过刚才的新闻报道可以看到有两个关键词“极端天气”和“失温”。有关事件的最新情况,我们马上来连线正在前方的总台记者安文剑。
总台记者 安文剑:我们采访到了在景泰医院留院观察的几名伤者,其中有一名伤者是去年就参加过这个赛事。据他描述,去年参加的时候还是比较顺利。今年在参加比赛之前,他看了天气预报,预报天气是9℃—24℃,他认为气温是合适的。虽然他也准备了像冲锋衣这样的保暖衣物,但是他觉得更适合放在临近终点的补给站来穿着。但是没有想到,在经过第二个补给站时就经历了狂风暴雨的极端天气导致失温,据他描述,整个失温过程也就3—4分钟。据我们了解,事发后,当地组织了很多人员进行搜救,包括参赛选手第一次在微信群中发布求救视频时,就组织了人员搜救,但因为当时雨势较大,有些地方还发生了泥石流,复杂的地势条件给搜救带来了困难,而且太阳落山后气温出现了非常大的下降。当地及时组织消防、蓝天救援队等救援力量约1200多人,甚至协调了西部战区某陆航旅提供直升机进行搜救,但由于很多困难,直到23日9时才找到最后一名失联者。据伤者介绍,他们失温的时间非常快,失温的程度也非常高,其中两名伤者都表示,他们从觉得手指出现麻痹到失去意识过程很快,有一名女性伤者是直到救护车上才反应过来。遇难者家属陆续到达,当地已经展开一对一工作处理善后事宜。
通过刚才记者的介绍,部分参赛者对于应对恶劣天气是完全没有准备的,而且是自己通过看天气预报判断,并把冲锋衣和一些装备留到了后面,对此比赛的主办方也没有给出其他不同的意见。了解了前方的最新情况接下来我们来关注这样几个问题:比赛遭遇到了怎样的极端天气,为何没能预报?什么是失温,有何危害?主办方在保障和施救方面是否有漏洞?